第七百零七章 柔佛稻試種成功 (第1/2頁)
將臣一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陛下駕到!”隨著龐德尖銳的聲音,元日大朝會正式開始。
在房玄齡的帶領下,百官魚貫進入太極殿之中,原本寬大的偌大的太極殿頓時被擠得滿滿的,裡裡外外站滿了官員。
“蘇大人不去前列?”墨頓指著前方的位置對蘇令儂道。
蘇令儂的官職乃是三品,站在墨頓這個從六品的身邊格外的顯眼,而且剛才蘇令儂還是說今日的站列乃是按照官位來排序。
蘇令儂嘿嘿一笑,猶如一個樸素的老農一般道:“老夫在朝堂之中,可以說是可有可無,多老夫一個不多,少老夫一個不少,站在哪裡又如何?”
大司農的位置經過歷朝歷代的改革,已經變得極為尷尬,在大唐只是地位顯赫,並無實權,蘇令儂乃是農家的僅存的碩果,在朝堂的地位超然,站在哪裡自然沒有人計較。
“恭賀陛下新春大吉!”
在房玄齡的帶領下,眾臣恭賀道。
李世民微微頷首,隨即房玄齡拿出奏摺,引經據典,歌頌李世民在過去一年取得的豐功偉績,展望貞觀九年的美好未來。
一個個大臣聽的是如痴如醉,而唯獨墨頓卻是一頭霧水,他可是也鑽研過儒學,可是聽到了這些拗口的詞語,也只是一知半解,也難為房玄齡能將這些抑揚頓挫的讀的通順。
好在房玄齡很快的結束,緊接著,各地官員紛紛獻上貢品。
“劍南道送來美酒十壇!…………”
“江南道送來珍珠一斛!…………”
“淮南道……”
一個個各道的郡守送來了豐厚的貢品,個個都價值不菲。
“嶺南道送來翡翠十鬥,美玉十鬥,寶石十鬥………………”當馮智戴代表嶺南道奉上貢品之後,整個朝堂不禁一陣譁然,在大唐十道之中,恐怕就數嶺南道馮家送來的寶物最多。
“陛下的改土歸流,恐怕是嚇住了嶺南王,這一次馮家可是下了血本了。”蘇令儂幸災樂禍道,他在朝堂之中地位超然,但是看得卻極為準確。
自從墨頓獻上改土歸流的策略之後,朝廷一下子將三個僚人部落改土歸流,為大唐新添了三個縣,此舉自然一石激起千層浪,僚人部落潛流湧動。
然而朝廷早有準備,大軍連連調動,並且派遣使者安撫,恩威兼施這才穩住局勢,隨後大閱兵展現出無敵的軍威,這才將僚人部落壓服。
在一眾改土歸流之中,最為擔憂的恐怕就是馮家,馮家已經連續幾代把持的嶺南道,如果在嶺南道實行改土歸流,恐怕第一個要動的就是他馮家。
“馮家恐怕恨死小子了。”墨頓苦笑道。
蘇令儂搖搖頭道:“這你多心了,馮智戴雖然不成氣候,但是馮盎卻是個精明人,哪怕沒有改土歸流,難道他馮家還能永遠把持嶺南道。”
馮家這種地頭蛇,恐怕也就只有在王朝交替的時候才有一席之地,如今大唐四海生平,朝堂又豈能容忍嶺南道長久的把持在一家之手,馮家被調離嶺南道恐怕乃是遲早的結局。
“馮愛卿有心了!”李世民聞言也不禁露出一絲滿意的笑容。
“回陛下,此乃一些俗物而已,家父此次送來的還有一個捷報,相信陛下聽聞之後,定然歡喜。”馮智戴躬身道。
“哦!快快說來。”李世民意外的看著馮智戴一眼道。
馮智戴頓時露出一絲的得意道:“柔佛稻已經在嶺南試種不過一年,到現在已經收割了三季,每季水稻高達四擔,而且極易栽種,耐澇耐旱。”
“一年三季,每季四擔,那豈不是一年可以收成十二擔稻米?”
馮智戴說完,滿朝頓時一篇譁然,一年十二擔的收成,這恐怕是大唐最為高產的糧食了,一旦柔佛稻在南方推廣,恐怕大唐再無缺糧之憂。
“當真?”李世民豁然而起道。
其他的禮物就是再貴重他也不會放在心上,唯獨柔佛稻卻讓他倍加欣喜,要知道大唐普遍的水稻產量不過是一兩擔,大都是兩年三季,突然柔佛稻竟然達到一年三季,就算是嶺南道不惜肥力可以達到四擔高產,普通農戶達到三擔應該輕輕鬆鬆的,如此一來,一年每畝也有將近十擔的產量。
馮智戴恭敬道:“陛下放心,馮家又豈能犯下欺君之罪。”
李世民這才點了點頭,這等事情又豈能瞞的下去,柔佛稻產量如此之高,將來定當推廣南方諸道,根本瞞不下去。滿朝眾臣也是不禁心中一喜。
“馮愛卿有心了,柔佛稻試種成功,馮愛卿當居首
《墨唐閣》 第七百零七章 柔佛稻試種成功(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