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15章 被驅趕的難民 (第1/2頁)

計安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沒有捱過餓,受過凍的永遠理解不了那種痛苦。 這個時候能找一份給吃的活是多麼的不易,更不要說是兩頓乾的。 “大人,我...我...” “我不要錢,給給給兩頓乾的就行。” “大人,我一天給一頓乾的也行。” “大人兩頓稀的也可以。” ...... 瘋狂的人群,在梁守一對著空氣甩了兩鞭子之後,又恢復了以往的安靜。 梁守一有些不滿的看向劉升道:“將軍,太危險了。” 劉升哪知道會造成這樣的轟動,只得讓他們先去應州穩定下來,保證每個人都會有活幹,應州有很多地方都需要人,保證每個人每天都能吃飽飯。 最終劉升只留下一些還帶著孩子的婦人。 這種嚴寒雪地,求生本就困難,他們這樣都不願意拋棄孩子,說明他們是個有情有義的。 在同等情況下,看到這種情況劉升還是願意幫一下的。 帶著一群婦人和糧食,劉升和梁守一來到桑乾河處,已經看不出原來的地貌,到處都被冰雪覆蓋。 到處都是人,在白茫茫的雪地上形成了一片又一片的汙點。 梁守一有些不確定的看一下劉升道:“將軍這些人難道都要留下嗎?我們若是不驅趕,契丹人一定會把更多的難民往我們這邊推。” 劉升看著一眼望不到頭的人流,讓婦人煮粥,留下兩百軍士保護。 一道和梁守一往北找到去找契丹的管事。 他要問問後面到底還有多少人,好準備一下,不能這樣盲目的救災,讓他們全部聚集在應州城。 若是有個幾十萬的百姓被驅趕過來,劉升也要準備好持久戰,再多的糧食也也經受不住突然多上幾十萬張嘴。 即使接收災民,也是要有計劃,不能多到最後災民比本土人數還多,那就不是救災,而是混亂的起源。 劉升拉住一個難民道:“大哥,你們這是從哪兒來呀?後面還有多少人啊?” 那難民看了一眼劉升連張嘴的興趣都沒有,麻木的跟著人群向前。 身旁的親衛看不下去上前道:“我們將軍問你話呢?耳聾了。” 只見那災民直接跪倒在地,不停的朝著劉升磕頭,嘴裡嘰裡呱啦,劉升愣是沒聽懂這是哪裡話。 劉升不滿的看了一眼親衛,但效果絕對是拉滿直接。 在其身後有個面龐顯瘦的漢子道:“啟稟大人,他不是無禮,乃是聽不懂宋話,沒想到大人是在與他說話,還望大人海涵。” “我們乃是擦汗燦的部眾,白災淹沒了我們的家園,使我們的牛羊都被凍死,交不上今年的賦稅,我們被貶為奴隸,向南遷移。 這後面有多少人我們也不知道。” 看來契丹人已經把北方草原的人都驅趕來了。 劉升和梁守一沿著人流繼續北上,直至找到懷仁縣令也沒有問清楚後面到到底有多少人。 此次受災的百姓有多少?又有多少人被迫向南遷移,他只是接到政令,把這些災民向的應州轉移,別的什麼也不知道。 這隊伍彷彿沒有盡頭一般,斷斷續續看不到尾。 既然來了,就有在回去的道理,劉升直接把懷仁縣城佔了下來。 但也無力再繼續北上,現在到處都需要人手。 對於改換門庭,懷仁縣令比劉升熟絡,直接一腳將契丹踹下了城頭,換上了宋旗。 這活幹得很是熟練,彷彿操練的千萬遍一般。 劉升看的直唑牙花,想必等契丹人來了,縣令還是會一如既往的換回去。 至於換縣令這種事,劉升沒想過,朔州政務官都不夠,更不要提懷仁這種說換旗幟就換旗幟的邊城,等拿下了大同穩定下來再講。 現在要做的就是把災民給穩定下來。 劉升進城轉了一圈,想要找到當初讓小胖子和劉升走的婦人。 可惜並麼有找到,據縣令講,當初大雪,很多人沒熬到雪停。 劉升一陣黯然,相必他們母子,在另一個世界團聚了。 沒有理會懷仁縣令,與梁守一打馬回到桑乾河處。 這裡的婦人按照劉升的吩咐,已經將帶來的幾個大鍋都熬上了粥。 離的老遠就聞到了股濃濃的粥香。 可劉升上前看一看,這哪裡是粥?明明是一鍋稀水。 估計一鍋裡只有一把小米,可能會多一點,但粒粒都能數清,發放這種粥不如不發,災民領到這種粥,很可能引發心中的不滿,繼而引發混亂。 而且剛剛那粥香可不像這種全是水的小米粥能比的。 劉升果然看到一大鍋乾的,梁守一剛想上去問責,被劉升攔了下來。 因為他看到婦人的那幾個孩子,看向喝粥的災民不停的砸吧嘴,就知道這其中沒有梁守一想的那麼黑暗。 只見那幾個婦人,從乾飯鍋裡,盛出一碗飯,直接倒進冷水的大鍋裡。 他們不會以為這樣米看起來大一些,就真的以為這樣能多一些吧! .... 劉升對著幾個婦人說道:“不要吝嗇米糧,多放一些。” 哪知婦人卻道“大人,人太多了,再多的米糧也不夠吃,這種粥水雖然不能吃飽但能活人。 一人來上這麼一碗,就能熬上一天,等待來年。” 有道理,但災民大老遠跑來

《開局忽悠曹操成為丞相》 第115章 被驅趕的難民(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