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 (第1/4頁)
南方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魏晉時,增加了《訓纂篇》和《滂喜篇》,所以又改名為《五蒼》。
這是隋朝時的啟蒙教材,與《千字文》一樣,都是四言韻文,每六十個字,為一章。
以隸書為主,一方面可以供孩童們臨摹學習,另一方面也易於誦讀。
李基在課堂上,誦讀文章,陰陽頓挫,韻律感極強。學子們在下面跟著一起念,雖未必能明白其中的含義,但卻能大致誦讀下來。原來,朗誦也是一門大學問。
李基的誦讀和後世那種詩歌朗誦完全不一樣。
搖頭晃腦,隨著韻律而走。他的聲音,被稚嫩童聲所淹沒,在學堂上空迴盪不息。這樣的讀書方式,很容易讓人進入感覺。鄭言慶一開始覺得那搖頭晃腦的模樣有趣,可漸漸的,他就沉浸於其中。不知不覺,一炷香熄滅,卻是課間時來到。
李基放下書本,笑呵呵的說:“大家出去歇息片刻,待聽到鐘聲,咱們開始學字。”
“多謝先生教誨!”
學生們紛紛起身,向李基行謝禮。
在開學之前,這一應禮節,必須要學會。所謂禮不可廢,學生要向先生行禮,以示尊師重道,感激先生傳授學識的辛苦;先生也要行禮,以感謝學子們的聽講。
總之,這禮數很多,講究也很多。
鄭言慶終於明白,為什麼後世人總說‘禮儀之邦’,透過一個個禮儀,你才能瞭解到,隱藏在其中的深刻內涵。也許少時不明白,但隨著年齡增長,也就慢慢了解。只可惜,言慶前世的時代,這一個個傳統古禮,都已失傳,乃至成了四不像。
孩子們趁休息時,都走出了學舍。
言慶正要出去,卻被李基叫住:“你叫鄭言慶,是鄭家的人嗎?”
“先生,學生是安遠堂出來,安遠堂的老管家,是學生的祖父……”
鄭言慶恭敬回答。
不知為何,他總覺得這位李基先生,看上去很親切。
李基點點頭,“我聽說鄭曹掾請了顏籀做西席,怎地讓你來竇家的村學裡就學呢?”
“這個……學生不清楚。”
李基看了看他,沉聲道:“其實在何處就學,並不重要,關鍵在你自己。言慶,我觀你在課上表現,似乎也識得不少字,以前和誰學過?讀的又是那一本書呢?”
鄭言慶往往在看過一遍之後,就能背的八九不離十。
他的表現,和其他學子自然不一樣。李基注意到了這一點,故而才叫言慶留下。
“學生少時,曾跟奶媽學過些時日,後來又在打掃大老爺書房時,看到過劉熊碑。”
李基眼睛一亮,“如此說來,你也能寫字?”
“唔,學過一些。”
言慶不敢把話說的太滿。隋唐時的文字,和後世他學會的簡體字,有不小的區別。有些字他因為臨摹碑帖,或者其他原因,倒也認得;但有些字,確實不認識。
這,也是他要讀村學的重要原因。
李基點點頭,“恩,這樣我就明白了……你基礎不錯,但不能因此而生出倦怠。起點高,要求亦高。日後我會對你的要求,比其他人更加嚴格,你需有個準備。”
言慶也不知道,李基這番話,究竟是出自什麼心思。
本能的,他感覺到李基似乎對他,和其他的孩子不一樣。是好事,還是壞事呢?鄭言慶說不上來。不過既然李基這麼說了,言慶還是恭恭敬敬的答謝,然後退出了課堂。
休息片刻之後,大家又重新進入了課堂。
李基重又教授課業,而這一次,他卻是以寫字為主,讓大家在沙盤上書寫五蒼課文。
——————————————————————————————————
求票求收藏,老新匍匐在地,懇求支援!
第廿一章 李先生(下)第四更求票
由於都是孩子,家境又不盡相同。(全文字小說閱讀,盡在ωар。1⑥κXs。cOm(1⑹κxS。СOM。文。學網)
有的富,有的窮……加之又是啟蒙教育,筆墨紙硯這些東西,對孩子們而言,相對昂貴。所以每個孩子都配以一個小沙盤,以沙盤為紙,書寫練字。沙盤長寬半米,裡面鋪著黃沙。孩子已廢筆管做筆,依照著李基的講解,在沙盤上寫字。寫的錯了,用手一抹,即可重寫,既不會浪費,也非常省力,是村學中必備的用具。
言慶覺得,李基在教大家寫字的時候,似乎增加了一些內容。
《篡唐結局》 第22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