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2章 儒道 (第1/2頁)

白樸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從金龍寺返回後,劉禪不敢再耽擱,便立刻上了馬車,繼續前行。

其實整個過程也沒超過一刻鐘,但劉禪此刻的心中卻如同經歷了百餘年的滄桑。他讓唐姬去了何太后的車駕,又邀請孔融與他同車而行。

馬車上,劉禪深深地陷入一陣沉思之中。他忘不了那山河破碎的模樣,忘不了那一幕幕慘絕人寰的畫面。

“難道那鶴髮童顏的老道,將我用仙法傳送過來,是為了拯救這個世界?”劉禪心中如此想道。“我又該如何來拯救這個世界?”

他自然知道大漢帝國的最終結局。在歷盡幾十年的紛爭之後,那毫不起眼的司馬氏最終竊取了天下。

魏、蜀、吳三國,合歸於晉。而晉之後,又會是誰的天下呢?劉禪他不知道。

他只知道,曾經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想讓王權永固的願望,會再一次落空。在這條獨尊儒術的道路上,依舊難以逾越“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這座巍巍大山。

劉禪心中更加疑惑了。他緩緩開口,向正在車內閉目養神的孔融問道:“文舉,儒家的道,究竟是什麼?”

“儒家之道?”孔融似乎被弘農王的這個問題,問了個猝不及防。也對他如此突兀的一問,頗為不解。“殿下何故有此一問?”

“昔日,武帝尊儒學為唯一國策,以為用儒道來引導士族,便能開萬世之太平,不料百年之後,就有王莽篡漢,天下大亂。幸有光武中興,力挽狂瀾,然而,傳至今也不過百餘年,卻又有黃巾之亂,董卓篡權,亂世將至。”

“適才,大殿之內,我彷彿看到了未來,看到了如地獄一般的亂世,降臨在這片土地上,其所過之處山河破碎,屍橫遍野,慘不忍睹!因而才有此一問。我們信奉的儒家之道,究竟是什麼?為何不能永保太平?”

前世今生的記憶交織,令劉禪十分渴望知道這個答案。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這樣的吶喊,為何不過百餘年,就被淹沒在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天下大勢之中。

身為儒家聖人孔子的第二十世孫,從小博覽儒家經典的孔融,聽了弘農王劉禪所說,又感受了當下弘農王與自己這窘迫的處境,同樣的困惑湧向心頭,也讓他陷入深深的沉思。

大漢帝國獨尊儒術三百餘年,如今卻落得一個風雨飄搖,分崩離析,氣數將盡的局面。難道真的是因為儒道?孔融不敢去想。

整個大漢的局勢,為何與儒道所提倡的背道而馳。

大漢獨尊儒術三百餘年,得到了些什麼?

儒家養士三百餘年,其道又是什麼?

是仁愛?

孔融首先想到的,是這兩個字,所謂仁者“愛人”而“親仁”,仁者是充滿慈愛之心的人,並親近有仁德之人。

但黃巾肆虐,直到現在都未曾平息,那些原本應該“被愛”的人,卻高舉大旗,造了這群“仁者”的反。

為富不仁,為官不仁者,比比皆是。想到此處,孔融終究未能說出口。

是三綱五常?

昔日齊景公問政於孔子,孔子對答:“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意思就是,君主要謹守君道,臣子要恪守臣道,做父親的,要盡父道,做兒子,要儘子道。

而五常,自然就是仁、義、禮、智、信這五個方面的道德準則。

按理這一連串的行為準則下來,不應該是君臣相得,父慈子孝,夫唱妻隨,有仁、守義、知禮、明智、誠信,天下一派祥和的景象嗎?

然而,正好相反,大漢三百年以來,卻屢屢有奸臣當道,禍亂綱常,外戚干政,最後導致皇權孱弱不堪,底層民眾苦不堪言。

孔融望向一旁的劉禪,這位弘農王昔日被廢黜帝位的畫面,那滿朝文武噤若寒蟬的模樣,所謂的倫理綱常,竟抵不住三千西涼,可悲可嘆!

又或者是,忠恕之道?

如今,豪強並起,門閥林立,他們眼中的忠誠與寬恕,就如同一個笑話。

他們不再忠於大漢帝國,只忠於自身的利益。他們不再寬容底層的民眾,相反,更加無情地剝削、壓榨,以至於才有了席捲整個大漢帝國的黃巾之亂。

孔融想了半天,內心似乎有點絕望。因為他突然發現,信奉大半輩子的儒道,竟也救不了如今風雨飄搖的大漢。

那麼,儒家的道,又是什麼呢?

孔融似乎想到了一人,那日董卓廢帝之時,有一位白髮蒼蒼的老者,孤勇地站立在朝

《阿斗穿越到宋朝的影片》 第12章 儒道(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