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十七章:靈脈誕生,煉氣士的爭鬥 (第1/2頁)

砸下就變醬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長嶺縣。

小清河。

小清河旁邊,綠茵草長之地,蓋了一座草廬,張仲在草廬中住了將近一年了。

白晝裡他去觀察小清河的水位變化。

晚上回來後,他便將白晝觀察的變化記錄下來。

這其中,包括的小清河的名稱由來,民間名稱,官方地理志上的名稱,以及改朝換代後,又是否更換了名稱,名稱更換了幾次。

小清河的長度,寬度,水位一年四季的變化,河流中長什麼水草,產什麼魚,附近因河流聚集的村落,有什麼特殊的人文風俗。

條條列列,記載的很是清晰。

自永順二十年,東州千仞仙峰於師父王景跟師弟江緣一戰,重傷被師父帶到仙始之地,知曉了樹仙的存在,又由樹仙賜下仙緣。

到現在,已過去十二年。

這十二年來,他自寰州開始,遊歷天下,踐行仙法《地脈水經注》,他開始勘測名山,觀察河流,將之收錄成冊,迄今為止,已經遊歷三州,收錄大小地脈一千二百五十三條,收錄大小河流一千三百一十二條。

成冊三本,成字二十餘萬字。

這小清河乃是長嶺縣附近兩條村灌溉莊稼唯一的河流,一到夏天,張仲便發現小清河的水位開始下降,灌溉用水緊張,要同時滿足兩條村的莊稼灌溉,是一件很難的事。

在往年的時候,每到夏季,日不下雨,若沒有水來灌溉,莊稼必會曬死,顆粒無收。

這時,兩條村就開始爭奪小清河的水。

上游的村建築河堤抬高水位,下游的村就沒有水來灌溉,矛盾就此發生,沒水意味著莊稼曬死,沒了收成,交不起稅,必定活不下去。

因此,兩村因爭奪水源,時常發生大規模械鬥,上百人械鬥,每每都要死上幾人,長此以往下來,兩村成了世仇。

張仲來時,正是夏季,遇見兩村械鬥,長嶺縣官吏在一旁做壁上觀,在他們械鬥後,才上前隨意拿了兩人,就此作罷。

張仲世代耕戶出身,自不忍,當即改道河流,從源頭上一分為二,息了兩村矛盾。

又建議他們修建水庫,冬時蓄水夏時用。

張仲改道河流,人前顯聖,村民們,官吏皆是相當配合,官府還派出人手,助村民修建水庫。

張仲自此在小清河結廬而居,觀察小清河。

這一日,張仲已經將小清河所有的資訊都記錄在冊,便出發前往下一處,他修行《地脈水經注》,發現感應河流地脈,是最適合的修行方式。

出了長嶺,路過一山,此山名為谷陽山,他已記錄在冊,不過,時隔一年,再次經過谷陽山時,張仲心中驚疑一聲。

他運轉地脈水經注,放出靈識感應谷陽山,發現谷陽山深處,有一條長蟲大小的白色晶體,那晶體,純粹由靈氣組成。

而且,這靈氣晶體,竟是在吸收天地之間的靈氣,壯大之身,在這個過程,又反哺周圍天地,這番迴圈往復,谷陽山的靈氣,會越來越濃郁。

這個發現,讓張仲驚喜不已。

同時,他也知道,若是這靈氣晶體,成長成地脈一般大小,此地當為煉氣士修煉福地。

“是隻有谷陽山如此,還是其餘地脈亦有如此變化?為何有如此變化?”

張仲思索著,拿出冊子,翻閱至谷陽山那一篇章,提筆蘸墨寫道:“復一年,又經谷陽山,發現山脈深處,結一靈氣晶體,如生命,可生長。思慮再三,將之命名為靈脈,靈脈與天地靈氣,相輔相成,若成長起來,必是煉氣士福地。”

寫完後,為了證實心中猜測,他開始踏遍名山,發現地脈越大,裡面的靈脈成長越大,成長速度也越快。

天地間的靈氣,似乎愈發地濃郁起來。

張仲早已經是煉氣後期,由自仙始之地得樹仙一滴仙露,修復煉氣根基,隨著時間過去,他覺著他的靈識,有一種正在蛻變的徵兆。

他知道,這是要突破化神了。

所以他才對天地間微妙增長的靈氣如此敏銳。

“師父應該也能感覺到……”張仲自語,又想起江緣來,臉上不免遺憾:“可惜,道不同不相為謀,江緣師弟天賦驚人,終究是仙緣淺薄。”

“江緣師弟在雍州為百姓驅雲降雨之時,師父帶我特意去雍州,便是想帶著我和江緣師弟回到仙始之地,求樹仙恩賜仙緣,但那次,江師弟竟是要學習殺伐之術,師父失望,覺得還需再考驗江師弟一番……”

《穿越洪荒成為悟道樹每天有系統獲得先天靈寶簽到》 第十七章:靈脈誕生,煉氣士的爭鬥(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