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 (第1/4頁)
嘟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赤谷城攻康居北部。北路聯軍行至闐池(今伊塞克湖)以西時,康居副王抱闐正奉郅支的命令,率千餘騎在赤谷城以東擄掠,見聯軍西征,於是隨後追擊,企圖襲擊聯軍輜重。陳湯縱兵回擊,大敗抱闐,奪回被掠的人口牲畜交還烏孫。聯軍進入康居境內後,陳湯下令嚴禁掠奪,深得康居民心。康居的各部落首領早已痛恨郅支的殘暴統治,紛紛投靠聯軍,把郅支的內部情況提供給聯軍,因此聯軍得以順利地抵達郅支城。這時康居兵萬餘騎也歸附聯軍,與聯軍將郅支城四面包圍。此時,郅支困守孤城,身邊僅剩下千餘名士卒,進退無路,卻又不肯束手就擒,只好將希望寄託於聯軍遠來不能久攻之上。郅支城外城為木城,內城為土城,聯軍將士奮勇攻城,縱火焚燬木城,郅支也被射傷,躲入內城繼續頑抗。內城很快也被攻破,郅支走頭無路,最後被聯軍殺死,閼氏、太子、名王以下一千多人都被斬首,殘餘部眾均成為聯軍俘虜。郅支的首級送至長安,懸掛於槁街(專供異族人居住的街)上示眾。此役是西漢年間對匈奴的最後一戰,與漢朝敵對的匈奴殘餘勢力被徹底從西域清除,為漢匈關係的重新調整掃清了障礙,也為其後漢匈和平相處六十餘年奠定了基礎。
對於郅支之死,遠在漠北單于庭的呼韓邪單于喜懼交加,反映是極為複雜的:喜者是郅支已死,自己最強悍的政敵在漢朝的打擊下從此消失,匈奴自握衍朐鞮單于以來二十多年訌亂不息的局面徹底結束,大漠之上覆歸一統,匈奴各落部重新聽命於單于庭;懼者是郅支敗亡之後,匈奴唯一能夠牽制漢朝的力量已經不復存在,漢朝勢力強盛而自己勢單力薄,今後或不免因得罪漢朝而如同郅支一樣滅亡。形勢的急劇變化促使呼韓邪只能繼續歸附漢朝,才能確保自己統治的安全。於是在建昭五年(前34年),呼韓邪上書元帝,請求朝見,並解釋說以前常願朝見天子,只因郅支在西方,恐怕其前來襲擊,因此不敢前來朝漢;今日郅支已伏誅,願入朝拜見天子,慶賀勝利。
公元前33年春正月,呼韓邪單于第三次入漢朝見。元帝禮遇賞賜如初,又加賜衣服、錦、帛、絮,均較黃龍元年入朝時多一倍。朝見期間,呼韓邪表示願為漢室女婿,元帝遂將美麗端莊的後宮良家女王嬙(字昭君)賜與他為妻。呼韓邪單于大喜,號王昭君為“寧胡閼氏”,意為得昭君可使匈奴永得安寧。隨後,呼韓邪又上書表示願為漢保衛東起上谷,西至敦煌的邊塞,請求漢朝撤罷戍守邊塞計程車卒,以休養漢族百姓。元帝命群臣商議,最後採納議郎侯應的意見,本著“安不忘危”的精神,以“中原四周皆有關梁障塞,並非單為防禦匈奴,同時也防止境內不法之徒出塞滋事”為由,婉言謝絕了呼韓邪的請求。元帝為了慶祝誅滅郅支的勝利及呼韓邪的來朝,漢匈再不以兵革相見,邊境從此永遠安寧,故改元為“竟寧”,以志紀念。
建始二年(前31年),匈奴一代傑出的政治家呼韓邪單于去世。臨終前,呼韓邪欲立少子且莫車為單于,且莫車的母親顓渠閼氏說:“匈奴訌亂十餘年,不絕如縷,全賴漢廷的支援,方才轉危為安。如今平定未久,人民深懼爭鬥再起;且莫車年少,百姓不附,不如立長子雕陶莫皋。”呼韓邪見顓渠閼氏深明大義,以國事為重,於是改立大閼氏(第二閼氏)子雕陶莫皋,即復株累若鞮單于。昭君出塞之後,與呼韓邪生有一子。呼韓邪死後,昭君又遵從成帝的詔命,按匈奴習俗改嫁復株累單于為妻,生有二女。在漠漠的塞北之上,昭君住穹廬,著皮裘,食肉飲酪,生兒育女,最後死於異鄉它邦。一個纖弱的漢族姑娘,為漢匈和親作出了巨大的犧牲。昭君死後,其子女繼續為漢匈和好而奔波。大約在宋代之前,一座“昭君墓”(在今內蒙呼和浩特南)出現在漠南草原之上,據說此墓終年被青草覆蓋,故以“青冢”命名。千百年來,“青冢”歷經寒暑,青草茵茵,默默地向世人傳誦著“昭君出塞”的故事。
復株累單于繼立後,遵循其父遺訓,繼續與漢和親,其後歷經搜諧若鞮單于(復株累弟且糜胥)、車牙若鞮單子(且糜胥弟且莫車)、烏珠留若鞮單于(車牙弟囊知牙斯),直至王莽代漢,擾亂匈奴時止,一直與漢朝保持著友好的關係,漢匈兩族人民平安相處六十多年。昔日戰馬奔騰嘶鳴的喧囂的疆場,如今成為牛羊悠閒漫步的寧靜的牧場。正如班固在《漢書?匈奴傳》贊中所說:“是時邊城晏閉,牛羊布野,三世(指元帝、成帝,哀帝和平帝)無犬吠之聲,黎庶(百姓)亡干戈之役。”
第五章、竟斷匈奴臂,鐵馬駐天山
一、張騫出使西域
在玉門關和陽關以
《漢匈戰爭三百年 書評》 第11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