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1/4頁)
打死也不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引子 克服挫折,追尋夢想
九州南部鹿兒島的鄉巴佬23歲離開家鄉,北上京都46年。雖然在京都生活的歲月成倍於故鄉,但言談舉止並不風雅,絲毫不改薩摩之地的粗獷豪放。
京都雖然以往與我沒有任何交集,但這座有著1 200餘年歷史的古都卻敞開其寬廣的胸懷接納了我。而且,我的公司名稱中也借用了“京”字,可以說是得到了莫大的恩惠。
京都陶瓷公司由七名20多歲的志同道合者發下血誓共同創辦,至今已發展成擁有1�4萬名員工、全集團4萬人的大企業。這條道路並不平坦,我的人生也是跌宕起伏。
父母都只有小學畢業的文化程度,加之我們家是個多子女的貧寒家庭,我沒能享受到很好的教育環境。雖然並不能歸咎於這一點,但我還是第一年沒能考進初中,第二年依然無功而返。中考由於學制改革被取消了,但我在高考中還是沒能考取志願學校。大學畢業找工作時也是處處碰壁,最後在導師的介紹下進了一家瀕臨破產的公司。
唯一一次順順當當的就是進一所離家不遠的公立小學讀書,但在那時卻得了結核病。我親眼目睹了叔叔因患結核病而離開人世,或許是因為從小就對死亡有了意識,所以一直對人的精神領域有著濃厚的興趣,並最終出家得度。
如此充滿挫折的人生竟沒有使我形成乖僻扭曲的性格,是因為每一次都會出現“上帝之手”支撐著我。每次我都會遇到貴人,對我恩重如山。有代替因患結核病臥床不起的我填寫志願表,並陪我參加升學考試的小學老師,還有苦口婆心地說服我父親,讓我重圓大學夢的高中老師。
另外還有為了讓我的技術問世而不惜抵押私宅、籌集資金資助我創業的京都某公司董事。在每一次關鍵時刻給予我巨大幫助的恩人還有許多,如果少了其中的任何一位,就不會有今天的我,也不會有京瓷和第二電電(現在的KDDI)。
為了報答這些人的恩情,我能做的唯有把公司建成優秀的企業。因此,我朝著將公司建設成為一家對社會、對世人有益的企業這一目標,潛心埋頭於研究工作。雖然我才識淺薄,但只要有激情,就不至於落伍。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心靈。我一直認為每個人的人生軌跡與內心的場景如出一轍。
在戰後不久的高中時代,有一天國語老師在課堂上感嘆:“我每天都沉浸在愛河裡。”每天來學校的路上都可以看到櫻島,那漂浮在海上的雄偉島影,噴薄而出的火山煙雲似乎要直衝雲霄,老師已深深地迷戀上了這幅景象。
“國家雖然戰敗了,但是年輕的你們不能喪失希望,要像櫻島一樣噴薄欲出。”這句話一直鼓舞著我,雖然如今我已年逾古稀,但我依然在不斷地追求夢想。
比叡山雖然不如櫻島,但在我的能夠眺望到比叡山的辦公室牆上,掛著西鄉隆盛的“敬天愛人”四字鏡框。“道乃天地自然之物,行道者必以敬天為本。”我把這一南洲翁的遺訓作為公司的宗旨,努力進行“提高心性的經營、了無私心的經營”。以下就是我所走過的一個個足跡。
飢寒交迫地回到家中,這時母親總會在門前等候。一進家門,母親就讓我圍著火盆烤火,旁邊咕嘟咕嘟地煮著年糕小豆粥。“年糕小豆粥煮好啦!”母親盛了滿滿一碗,微笑地看著一頭扎進騰騰熱氣中的我。即使是現在,只要一看到年糕小豆粥,我的眼前就會浮現出那時母親的身影。
無論遇到何種逆境,我都不會消沉,時刻保持著開朗的心態,這肯定是母親的遺傳。
第1章 愛哭郎
位於鹿兒島市中心的城山是西鄉隆盛西鄉隆盛,日本江戶時代末期(幕末)的薩摩藩武士、軍人、政治家,“明治維新三傑”之一。——譯者注的安息地,我於1932年(昭和7年)1月21日出生在流經城山腳下的甲突川河畔的藥師町(現城西町),但不知道為什麼戶籍上卻寫著30日,可能是父母過於忙碌而沒有及時去政府登記的緣故吧。
我是父親畩市和母親姬美的次子,在我之後還有兩個弟弟和三個妹妹,我們是一個九人大家庭。孩提的記憶中總是以淚洗面,我是個窩裡橫的愛哭郎,還特別愛撒嬌,總是拽著母親穿的和服下襬,形影不離。有時候母親忙不過來,把我擱在一邊,我就馬上嚎啕大哭。如果她不來哄我的話,那我就哭得更兇。兩隻腳亂蹬,踢破了隔扇,惹得母親真的動了怒,這時我也就真哭了。每天都是如此。
“只要一哭起來,3個小時也停不住!”母親經常這樣抱怨。長我3歲的哥哥利則是
《稻盛和夫自傳名句》 第1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