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5部分 (第1/4頁)

丁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知節驚閃在地,叔寶曰:“勿傷性命,擒見魏公發落。”知節即向前扭過秦王,捆縛來見李密。未知性命如何。

總批:王世充不遵王化,卻又斬楊通、割張千,此仇庸得不報?

況秦王廣納賢良,猛將如雲,謀臣如雨,世充何物,乃敢與之爭鋒哉?蓋北邙之射,非有意於觀城也。程知節踴躍而欲擒之,豈識真主於寶桌之下乎?讀史者,不能不為之一慨。

隋唐兩朝志傳

第三十二回 秦王被擒囚南牢

金墉城內,軍校入報:“叔寶、知節五虎臣擒得秦王世民。”李密令群刀斧手推擁秦王至於階下,責之曰:“無端逆賊,令來尋死路矣。彼此一體,皆是隋臣,汝父鎮於長安,坐承大統,吾居金墉城,管理萬民,何乃私引人馬,窺吾城郭,主有何意?”秦王答曰:“叔父暫息虎威,容申一言:皆因洛陽王世充殺了吾使,領兵征討,敗其三軍。世充堅閉不出,是以退兵,屯於千秋嶺下,犒勞軍士,乘醉而出,遊於北邙採獵,特來金墉探望叔父。不料叔父反致見疑,若果有異心,何只此數人來耶?惟叔父察之。”密大怒曰:“汝這匹夫!本是輕敵而來,探吾虛實,欲於其中取事,今被我軍人識破,捉獲至此,特以甜言哄我,與汝何親,假稱吾為‘叔父’?”喝令推出斬之。

言未絕,只見旁邊閃出一人,身材中等,體貌魁梧,眾視之,乃魏徵也。此人原在武陽郡丞元寶藏手下,寶藏以郡降密,密封寶藏為上柱國,寶藏使徵作啟謝密,密即召徵為掌記室。

徵見密欲斬秦王,連聲:“不可,不可!主公若斬此人,非安天下之計,金墉城禍亦不遠矣。”密問其故,徵曰:“此人東蕩西除,百計以人長安,爭與其父坐承大統。兵糧俱足,房、杜為之謀,李靖、劉弘基、殷開山輩為之將,若知我主殺其此子,必起傾國之兵來複仇矣。彼忿死而來,吾兵何可以當也?”李密聞知,驚曰:“如此奈何?”徵曰:“不如赦免其罪,監禁世民在此為質,李淵知之,若有降書朝貢之物,放其回還,愚迷不允,則隨而殺之,有何不可。”密曰:“此言合理。”

即令三四獄卒,將秦王項帶長枷、腰纏鐵鎖,引人南牢,百般拷打,終日受其苦楚。

卻說唐帝在長安,每望秦王報捷,不見虛實,當日與群臣正議間,忽報李靖、馬三保至,帝急喚問之,二人拜哭於地,細說前事。帝大驚曰:“若如此,只朕休矣!”劉弘基曰:“李密如此無理,宜加烹戮。請陛下寬心,弘基當親提一旅之師去救秦王之急。”帝曰:“朕此子有失,安能獨生哉!惟恐不得歸國,此事若何?”於是捶胸踢腳而哭。文靜曰:“陛下勿憂,且宜保重萬金之軀。臣與李密有郎舅之情,李密前妻是臣共乳親妹,陛下不若修書一封,獻納黃金彩帛,以為進贄之禮,不用張弓只箭,只憑臣三寸不爛之舌,陳說兩國罷兵之利,秦王必然歸國。”帝准奏,遂備黃金萬兩、蜀錦十車,修書遣文靜為使,帶領數人離了長安,不日進到金墉。人報李密:唐遣劉文靜持書送禮來見。密笑而言曰:“文靜恃親來作說客,吾豈以小節而誤其大事乎!必使其勿得開口。”便令召入。文靜拜於階下,言:“唐帝書呈拜上大王,聊將薄禮進獻,幸乞叱留。”密拆封觀之,書曰:唐李淵謹奉書百拜於魏公賢弟魔下:自古興王圖霸,各遵其道,當世英雄,惟吾與弟,建德、薛仁杲、王世充等鼠雀小輩,不足為懷。自煬帝無道,隋代須危,立蓋世之功勳,有擎天之籌策。日前蠢子冒觸龍顏,幸蒙海涵寬恕。河北諸郡,地勢與關中相連合,吾所有今讓與弟,早晚圖之。兵行之次,即贈軍糧二十萬斛,鎧甲三百副,以為報答之禮,決不爽信。愚兄與弟派自一家,吾子即汝子也,飛龍不食其體,虎豹怎吃兒孫?天高地厚,覆載萬靈,伏乞仁慈,赦放歸國,生前感德,沒後銜恩。先獻黃金萬兩,蜀錦十車,聊表寸心,幸垂照察。

李密覽罷書,大罵曰:“李淵真匹夫耳!以吾為兒女之輩,特以書來哄我。況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非汝所得獨專。讓吾去取,虛做人情;相助軍資,乃假途滅虢之計矣。”文靜曰:“唐主命臣奉此薄禮,以為贖命之資,望赦世民還國。本是源流一派,昆仲叔侄,通其和好,各自為君,各子其民,勿得侵犯。凡事看臣薄面”密喝曰:“汝這逆賊,忘恩失義之輩,有甚人情?今汝妹已死,復事於唐,昔是通家,今為仇敵,吾識汝,劍不識汝。”隨拔所佩之劍,便欲斬之。只見班部中閃出一人,胸藏王佐之才,腹抱安民之策,乃從事徐世績人也。世績進曰:“大王聖鑑錯矣,自古兩國爭戰,不斬來使,大王方以仁政

《隋唐兩朝志傳怎麼讀音》 第15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