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部分 (第1/4頁)
兩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有的直接奸,淫至死,有的則送到了流賊頭領那裡,給領享用。
此次攻入潁州的流賊以掃地王、太平王兩部為,另外還夾雜著十幾小部流賊,他們在潁州搶掠了一日,第二日直接以日行百里的度向鳳陽殺去。
剛殺到離鳳陽百里之地,流賊大軍就接到了鳳陽民眾的迎接。
某處無兵,某家富厚,被這些鳳陽百姓一股腦的報給了流賊。
鳳陽在明代是“龍興”之地,朱元璋的父母埋葬在這兒,稱為皇陵。他自己少年時代當過和尚的龍興寺也在這裡。因此,鳳陽被定為中都,在政治上享有特殊地位。儘管這裡有金碧輝煌的宮殿,蔥翠雄偉的山陵,養尊處優的守陵太監和地方官員,但對於當地人民來說,卻是地地道道的人間地獄。明朝初年,朱元璋曾下令“復鳳陽、臨淮二縣民徭、賦,世世無所與。”
事實上正是因為這裡出了朱皇帝,各種造作、差役多如牛毛,把老百姓壓得喘不過氣來。“以一日一家而當七役,仍且不免於鞭樸。”農民們“竭力一年之耕”,好不容易打下一點糧食,裡役就隨踵而來,“一不與則繫累其頸,再不與則倒懸其軀,三不與而妻子者移易於他室。
崇禎四年十一月,南京禮部右侍郎錢士升奉命祭告鳳陽皇陵之後寫的奏疏裡,就報告了鳳陽地區衰敗的景象:
“鳳陽號稱帝鄉,臣入其境,見土地多荒,廬舍寥落,罔陵灌莽,一望蕭然。嘗諮其故,皆言鳳土确瘠,在江北諸郡為下下,民居皆塗茨。一遇水旱,棄如敝屣,挈妻擔子,乞活四方。而戶口既以流亡,逋賦因之歲積。催徵則絕其反顧,招集又疑為空言。有司束於正額,不得不以逋戶之丁糧派徵於見在之賦長。於是賠累愈多,而見在者又轉而之他矣。此田土所以日荒,戶口所以日耗,正額所以日虧,宿逋所以日積也。不意祖宗湯沐之鄉,乃有竭澤露根之象,心竊傷之。今天下賦重政苛,民窮財殫,而臣謂政施仁,宜先帝鄉。即特為蠲減,不過太倉之稊米耳。”
由於明末各地官員**,官員經常貪墨已經徵收上來的賦稅,經常造成拖欠的情況生。朱由檢怕開了先例,被各地官員效仿,所以沒有同意南京禮部右侍郎錢士升的建議。
鳳陽民謠是如此唱的:
說鳳陽,道鳳陽,
鳳陽本是好地方,
自從出了朱皇帝,
十年倒有九年荒。
大戶人家賣牛馬,
小戶人家賣兒郎,
奴家沒有兒郎賣,
身背花鼓走四方。
鳳陽花鼓的民謠原本並非是字面上的意思,而是朱元璋當了皇帝以後,把江南富戶,15萬戶遷到鳳陽。
但是這些人來到鳳陽以後,並不安心啊,離開江南富庶之地,到了安徽貧窮之地,經常想家,又不敢明著回去,怎麼回去呢?一路裝扮成乞丐要飯,討要回到老家探望,這樣就有一句話,自從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是不是荒年,他們都要回家探望,經常回家探望,這種情況就生在,朱元璋做皇帝以後,所以民謠就留下來這一句,“十年倒有九年荒”。
不過到了明末,情況可就變了,雖然依舊是富戶眾多,但卻變得和民謠中的一模一樣,可謂是民怨滔天。
正月十五,正是元宵節。由於前兩日下了雨,這天一早鳳陽大霧瀰漫,掃地王、太平王等部突抵鳳陽。
由於風水的原因,鳳陽並沒有建造城郭,被流賊輕而易舉的就攻了進去,到了鼓樓時,中都的那幫官僚還被矇在鼓裡。
之前的確有人前去稟告,鳳陽知府顏容暄咋聽之下大罵胡說八道,把報信的重打了五十板子,把那報信計程車兵打得皮開肉綻。直到流賊大軍出現在面前時,才被嚇得雞飛狗跳。
鳳陽留守朱國相倉皇領兵迎戰,被蜂擁而上亂刀砍死,中都留守司的官軍被殲四千多名,剩下一千五百名跪在地上“口呼千歲”,跪地乞命。
鳳陽知府顏容暄見頭勢不好,換上囚服躲進了監獄當中,不過監獄裡的那些皇室罪宗都看著他呢!
顏容暄突然意識到躲進監獄是個不明智的舉動
第一更,三千!
12點還有一章,凌晨3點又有一章。不過大家最好是不要熬夜,早點睡覺,明天再看。
第三卷:聚斂天下 第十三章:中都擊賊
革命是人民群眾的盛大節日。
這話說得沒錯,革命可以瓜分有錢人的家產,可以睡有錢人家的婆娘,還可以充分釋放破壞**,簡直比
《軍閥劉湘簡介》 第35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