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22部分 (第1/4頁)

孤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子倆趕走。村裡人覺得這母子倆怪可憐,就七湊八湊湊了300塊錢還給那位遠房的叔叔,母子倆總算沒被趕出去。誰知過了不到一個月,傻媳婦又在同一條河裡淹死了,也是在那口水閘那裡被人發現打撈上來的。由於那婦女沒有孃家人,屍體停在那裡一直沒人管。楊百家瞭解到真實情況後,反覆做村委會的工作,請村裡出錢,將那婦女的後事簡單處理完畢。楊百家本來想給這孩子找個人家養著,可大家都擔心孩子大了會像他父母一樣不精不傻,沒人願收養。

楊百家將孩子抱回家,與朱桂英商量要收養這個孩子。楊百家家本來生活不怎麼寬裕,朱桂英又下了崗,女兒還在上學,雙方的老人年齡都大了,身體又都不好,各方面的開支很大,朱桂英雖然非常可憐這孩子,但真要收養他還真沒那麼容易。朱桂英建議楊百家把孩子送到福利院。楊百家說,在福利院吃飯肯定沒問題,可是在那裡孩子畢竟缺少母愛,缺少家庭的溫暖,特別是這孩子又是個殘疾,對他今後的成長很不利。最後,楊百家告訴朱桂英,這孩子很可能是吃糖丸吃出的小兒麻痺症,如果是這樣,政府還會給一些補貼。聽說有補貼,朱桂英總算同意了收養這孩子。從此,朱桂英視如己出,對孩子百般照顧和關心,為了給孩子治病光北京的醫院就去了不下五十次,那時候楊百家很忙,朱桂英下崗在家,外出看病就朱桂英一個人,到城裡去不捨得坐公共汽車,朱桂英就騎腳踏車去,有時候天不亮就走,回來時已是滿天星星。為了節省錢,每次在醫院做理療朱桂英都專心致志地看,看在眼裡,記在心裡,還專門買了很多康復醫學方面的書,苦學苦練,每天都幫助孩子鍛鍊,幾年如一日,孩子恢復的非常好,現在雖然走路腿還略微有點瘸,但一點不影響生活。

陳思齊感嘆地說:“那兩口子是真有耐心啊,也真是善良,如果不是落在這兩個好人手裡,孩子怎麼會有今天!你們去問一問,這事咱們鎮上的幹部沒有不知道的。現在竟然還會有人寫檢舉信,真是喪盡天良。”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第二十三章 聯合調查(3)

調查組長聽了陳思齊的話,連連搖頭,“這個寫信的人安的什麼心?”

陳思齊還沒有說夠,繼續接著說,“後來還有故事呢。最後雖然確定這孩子的小兒麻痺症確實是吃糖丸導致的,按規定是有補助的,但楊百家總不肯向政府要錢,生活過得非常艱難。後來我批評他這種觀點是錯誤的,政府的錢不是給他的,他必須對孩子負責,他沒有權利不要這個錢,儘管答應去找,可就是遲遲不去。最後我就到縣裡跑,拿到10萬塊的補助。剛拿到10萬塊,二楞子的那個遠房的叔叔不知道從哪裡聽說了,找上門來也不說要錢,就要收養孩子。楊百家知道他是個什麼東西,堅決不同意,二楞子就上訪,市裡、省裡、北京都去了,反覆多少次。最後我終於摸清了他的真實想法,我就如實地告訴他,他收養孩子不是不行,但孩子治病一共花了18萬,這些錢都是楊百家拿的,人家都有正規的發票,如果他能把這些錢補給楊百家,這孩子就歸他撫養。那人一聽,原來是個折本的買賣,拔腿走了,再也沒找過——他就是衝著那10萬塊錢,財迷心竅啊!”

調查組的一位成員靈機一動,“哎,信會不會是這個人寫的?”大家都在議論,認為這個人報復寫信的嫌疑最大,最後調查組長說:“到這裡,我覺得追查這封信是誰寫的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透過這封信,我們認識了一個楊百家,一個有良知的信訪幹部。這樣吧,陳書記,我們對楊百家的事蹟很感興趣,對楊百家同志本人也非常感興趣,我們能不能見見他?”陳思齊高興地說:“能,當然能!可他現在不是我手下的人了,是人家大新鄉新書記手下的人。我給新書記聯絡聯絡,今天讓他請客。”陳思齊撥通了新潮的電話。

調查組走後不久,楊百家的事蹟很快見了報,××市日報頭版頭條以《一封檢舉信揭發出來的好人》醒目標題刊登了楊百家收養上訪人遺棄的殘疾兒童,併為其治病的長篇報告文學。朱桂英花了50塊錢,買了120份當天的報紙——本來50塊錢只能買100份,她買完都離開報攤了,又忍不住回頭告訴賣報的,她就是楊百家的老婆,人家出於對英雄的愛戴又額外送給她20份——然後,又樂滋滋地到副食品商店買了一塊豆腐和幾棵蔥,家裡遇到這麼光榮的事,她走路都感到兩腿生風,走到人群裡光芒四射,買報紙還多送20份,她一定要好好地犒勞犒勞楊百家。從商店裡出來,遇到兩位幾年前下崗的同事,聊天的主題當然是楊百家,臨走朱桂英一人送上一份報紙。

《信訪幹部的特點》 第22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