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幽深的隧洞 (第1/1頁)
宇文川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一直都是晴好的天氣。
工程科踏勘、測量工作正由北往南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這支十個人的隊伍每個工作日早出晚歸,離機關越來越遠的他們,中午便不能折返回去吃飯,他們一般會在就近的灌區管理站吃中餐、小憩。
給李素蘭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位於渠道護堤邊的一個管理站,後來她竟然忘了這個管理站的名字。也許它的名字太過普通,不像巖板壋、白馬廟、冉鋪灣這些特別的名字讓她一下子就記住了。
這個管理站的房子小,而且矮,渠道維護工就是站長,既是將,也是兵,整個管理站一個人。
渠道線長面廣,特別荒僻,那一段渠道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隊伍決定在這裡吃中飯。
站長是個面板黑、身材瘦高的男人,大概四十多歲了,沉默寡言。
素蘭見他默默地準備中飯,心裡泛起酸澀。
長年守在這荒山野嶺,人煙稀少,也許他經常都不能和人對上一句話吧。
蔣工偶爾和他說幾句話,他也是問一句,答一句,答話十分簡短,像是不肯多說一個字。
矮小的房子後邊,他開墾了一塊菜地,5月中旬的季節,辣椒、茄子、黃瓜、四季豆、豇豆都開始結果了,他忙前忙後了好一會,還宰了一隻雞,做了一桌子菜。
他招呼大家吃飯,由於平常沒什麼人來,椅子不夠,大家坐的坐、站的站,菜碗、飯碗也是大小不一、形狀各異。
不過大夥兒不覺得有任何不妥,修建大山水利工程傳承下來的“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無私奉獻、敢想敢幹”的“大山精神”似乎已經融進了大山人的血液。
是的,他們都是“大山人”。
大山不語、堅實深沉。
隊伍繼續南下,進入了伯渠鎮。
李素蘭是伯渠鎮人,渠道上最長的洞子——冉鋪灣隧洞就在她的家鄉伯渠鎮境內。
小時候常聽大人提起這個地方,不過她也是第一次來。
冉鋪灣隧洞位於灌區總乾渠樁號16+612處,全長1142m,是大山灌區的咽喉工程之一。
李素蘭跟著前輩們轉前轉後,現在她學會了看經緯儀和水準儀,記錄資料的工作基本上就交給她了。
她看著幽深的隧洞,很想沿著護坡近前看一看,不過她膽子小,僅僅只是欠著身子瞄了一眼,彷彿那深黑的洞裡有駭人的怪物。
在堤上好幾個位置測量之後,男同事們又在地上找著什麼,原來是找樁頭,就是以前的一些標記,素蘭沒有細問。
聽蔣工說,冉鋪灣隧洞是1966年開挖的,1970年9月建成。
“這個隧洞建成不容易呀!”蔣工感嘆道。
“打通這個隧洞要穿三座山頭,洞內地質條件十分險惡,其中高空土見水就垮,流沙層動手就塌,一號豎井接頭處有約二米的垮方阻塞。技術人員連續三年在此攻關,而垮口越攻越大,垮空高達27米,有人說這是一個惹不起的馬蜂窩,不過大家鉚足了一股勁,永不言棄,經過多次調兵換將,費盡周折,終於建成了。”
素蘭聽得心驚肉跳,聽老同事們講過,修建大山水利工程期間,建設者中52人獻出寶貴生命,256人致殘。他們不計報酬,自覺自願,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死,整整大幹了十年!
“丫頭,我們的大山水輪泵站將澧水揚高58米,浩然壯舉啊!”
“建設過程中,遇到了一個特別重大的挫折。那是1968年7月中旬,澧水上漲,主壩僅透過4400個立方秒流量,遠不及設計透過洪水的最大能力。我記得清清楚楚,7月16日22時20分,轟隆一聲巨響,主壩垮了,給全縣人民頭上潑了一瓢冷水。壩垮了,但修大山水利工程的決心不能垮。在省市各級各部門的支援下,10月份,縣裡調集4萬民工開始了主壩重建工程。經過191天的奮戰,終於重建了新大壩。”
李素蘭心裡滿是敬意。
《桃花愛唱歌》 第22章 幽深的隧洞(第1/1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