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5部分 (第1/4頁)

江暖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荷講��M��菔幣�桃磺校��η筧」γ��醞冀柙�盞納�評磁ぷ�磺校�⒈硎徑粵荷講�?薟煥茫�飼椴揮濉�

一年過去了,兩年過去了,祝英臺已經是年近二十歲的人了,過去十四歲出嫁的閨女多的是,十七八歲更是公認的適婚年齡,雖然馬家一再催促,父母也心急如焚,祝英臺就是不肯點頭答應.甚至不惜以死相脅,終於得到雙方家庭的允許,婚事等到祝英臺過了二十歲生日再說。

果然,皇天不負苦心人,在愛情這一偉大動力的驅使下,梁山伯終於獲取了功名,又恰好被皇帝任命為貿城縣令,貿城就是今日的浙江寧波。寧波在甬江與姚江匯流的地方,距海約四十里,江水清澈深泓,無灘險淤沙,便於舟船航行,到了唐代,這裡成為日本人入貢和貿易的要道。東晉的時候雖然還沒有與海外來往,然而商衢繁榮,舟揖輻輳,已經頗具大商埠的氣勢了。

梁山伯到任以後,忙著施政聽訟,暫時還不便專注自己的私人事務,等到一切都就緒以後,衡情度理又不便貿然行事。貿城馬家世代為官,宗族繁盛,梁山伯實在想不出什麼充分的理由來橫刀奪愛。因愛故生憂,因愛故生怖。憂心如焚,悶悶不樂的梁山伯終至於一病不起,溘然而逝。

就象是晴天霹靂,祝英臺先是目瞪口呆,繼而放聲大哭,既哭梁郎的可憐,也哭自己的可悲,更哭梁郎的無能。這邊是愁雲慘霧,了無生趣;那邊是催婚使者不斷。祝英臺的父母用盡了方法,一面好言相勸,一面苦苦哀求,祝英臺萬念俱灰,而且也再沒有理由加以搪塞,於是心思一橫,答應了擇吉出嫁馬家。

梁山伯死後,他的親友遵照他的遺願將他葬在貿城西郊邵家渡山麓,意思是要一睹祝英臺出嫁時喜船路過的風彩。祝英臺自然是為了情郎,非要在出嫁時經過邵家渡不可了。更提出要到昔日的同窗好友梁山伯的墓上去祭拜一番的要求。篤念舊誼,益見多情,雙方家長自然也不便峻拒。

北方人結婚時,新郎騎馬,新娘坐轎;南方人,特別在江南水鄉,結婚時多乘舟船。祝英臺的喜船經過邵家渡時,馬家迎親執事人等,原想順風急駛,讓船來不及靠岸就駛過邵家渡,如果要拜墓,等三朝過後與新郎雙雙前往也不為遲。誰料船至邵家渡時,忽然狂風大作,江面波濤洶湧,喜船連忙靠岸避風,祝英臺也就從容上岸.前往梁山伯墳前祭拜。一聲哀號,傷心欲絕,剎那間天搖地動,飛砂走石,白晝灰瞑,就在迎親和送親的執事人員大驚失色時,忽見墳前裂開一條一尺多寬的隙縫,說時遲那時快,祝英臺一躍而入.轉瞬風停地平,一切恢復正常。

其實,祝英臺在答應出嫁的時候,便抱定了以身殉情的決心,她想過投江,自縊,總覺得不及親到梁山伯的墳前撞碑為佳,本來是打算祭拜以後,一頭向墓碑上撞去以結束自己的生命,不料卻天從人意,省去了許多周折。當時的人都認為是天意,連朝廷都嘖嘖稱奇,如果仔細探究起來,那天大約是龍捲風加上地震湊巧與祝英臺拜墓的事湊在一塊而已。

不管怎麼說,這事是很感人,宰相謝安奏請孝武帝,敕封該地為“義婦墳”,並立廟祀奉。

晉安帝時,國家多難,梁山伯又屢顯靈異為國效勞,為地方消災,於是被敕封為“忠義王”。後來邵家渡的山坡上,時有大蝶雙飛翩翩,據說黃色的蝴蝶就是祝英臺,而褐色的蝴蝶就是梁山伯。

被人稱之為:“三生慧業,不耐浮塵,寄思無端,抑鬱不釋,韻淡疑仙,思幽近鬼。”“騷情古調,俠腸雋骨,隱隱奕奕,流露子豪楮間。”著名的清代大詞人,相國公子納蘭容若寫了一首題為《蝶戀花》的情詞:

“辛苦最憐天上月,一昔如環,昔昔都成玦。若似月輪終皎潔,不辭冰雪為卿熱。”

“無那塵緣容易絕。燕子依然,軟踏簾鈞說。唱罷秋墳愁未歇.春叢認取雙棲蝶。”

結語把永恆的愛情寄託在化蝶上,就是用祝英臺與梁山伯的事蹟來抒寫胸中的塊壘。

至今寧波城西十五里的高橋鄉,倚山面水的山坡上,尚有一座構築精緻的廟宇,門題:“敕封忠義王廟”,廟內即供奉著官服的梁山伯和穿新娘子衣服的祝英臺,廟前有一段雕著大荷花的石板路,盡頭有一座精巧的石拱橋,叫“夫妻橋”。廟右就是梁山伯與祝英臺的墳。廟後有兩人的寢殿,仿照臥室佈置,寶帳繡榻,明鏡香櫥,榻前放有男女繡花拖鞋;櫥中懸掛梁山伯的袍服冠帶和祝英臺的羅衣繡裙。廟前的楹聯寫著:“精忠不二昭千古,大義無雙冠五洲。”

相傳農曆八月二十一日是祝英臺殉情的

《中國曆代疆域變化》 第5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