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部分 (第1/4頁)
愛之冰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也在譏笑前者,煩厭後者。安慰還是順的,培植卻常是逆的,所以更難。培植是憑中年人的學識經驗做標準,大致要養成有為有守愛人愛物的中國人。青年卻恨這種切近的典型的標準妨礙他們飛躍的理想。他們不甘心在理想還未疲倦的時候就被壓進典型裡去,所以總是掙扎著,在憧憬那海闊天空的境界。中年人不能瞭解青年人為什麼總愛旁逸斜出不走正路,說是時代病。其實這倒是成德達材的大路;壓迫的,掙扎著,材德的達成就在這兩種力的平衡裡。這兩種力永恆的一步步平衡著,自古已然,不過現在更其表面化罷了。
青年人愛說自己是〃天真的〃,〃純潔的〃。但是看看這時代,老練的青年可真不少。老練卻只是工於自謀,到了臨大事,決大疑,似乎又見得幼稚了。青年要求進步,要求改革,自然很好,他們有的是奮鬥的力量。不過大處著眼難,小處下手易,他們的飽滿的精力也許終於只用在自己的物質的改革跟進步上;於是驕奢淫佚,無所不為,有利無義,有我無人。中年裡原也不缺少這種人,效率卻趕不上青年的大。眼光小還可以有一步路,便是做自了漢,得過且過的活下去;或者更退一步,遇事消極,馬馬虎虎對付著,一點不認真。中年人這兩種也夠多的。可是青年時就染上這些習氣,未老先衰,不免更教人毛骨悚然。所幸青年人容易回頭,〃浪子回頭金不換〃,不像中年人往往將錯就錯,一直沉到底裡去。
青年人容易脫胎換骨改樣子,是真可以自負之處;精力足,歲月長,前路寬,也是真可以自負之處。總之可能多。可能多倚仗就大,所以青年人狂。人說青年時候不狂,什麼時候才狂?不錯。但是這狂氣到時候也得收拾一下,不然會忘其所以的。青年人愛諷刺,冷嘲熱罵,一學就成,揮之不去;但是這隻足以取快一時,久了也會無聊起來的。青年人罵中年人逃避現實,圓通,不奮鬥,妥協,自有他們的道理。不過青年人有時候讓現實籠罩住,伸不出頭,張不開眼,只模糊的看到面前一段兒路,真是〃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這又是小處。若是能夠偶然到所謂〃世界外之世界〃裡歇一下腳,也許可以將自己放大些。青年也有時候偏執不回,過去一度以為讀書就不能救國就是的。那時蔡孑民先生卻指出〃讀書不忘救國,救國不忘讀書〃。這不是妥協,而是一種權衡輕重的圓通觀。懂得這種圓通,就可以將自己放平些。能夠放大自己,放平自己,才有真正的〃工作與嚴肅〃,這裡就需要奮鬥了。
蔡孑民先生不愧人師,青年還是需要人師。用不著滿口仁義道德,道貌岸然,也用不著一手攤經,一手握劍,只要認真而親切的服務,就是人師。但是這些人得組織起來,通力合作。講情理,可是不敷衍,重誘導,可還歸到守法上。不靠婆婆媽媽氣去乞憐青年人,不靠甜言蜜語去買好青年人,也不靠刀子手槍去示威青年人。只言行一致後先一致的按著應該做的放膽放手做去。不過基礎得打在學校裡;學校不妨儘量社會化,青年訓練卻還是得在學校裡。學校好像實驗室,可以嚴格的計劃著進行一切;可不是溫室,除非讓它墮落到那地步。訓練該注重集體的,集體訓練好,個體也會改樣子。人說教師只消傳授知識就好,學生做人,該自己磨練去。但是得先有集體訓練,教青年有膽量幫助人,制裁人,然後才可以讓他們自己磨練去。這種集體訓練的大任,得教師擔當起來。現行的導師制注重個別指導,瑣碎而難實踐,不如緩辦,讓大家集中力量到集體訓練上。學校以外倒是先有了集中訓練,從集中軍訓起頭,跟著來了各種訓練班。前者似乎太單純了,效果和預期差得多,後者好像還差不多。不過訓練班至多隻是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培植根基還得在學校裡。在青年時代,學校的使命更重大了,中年教師的責任也更重大了,他們得任勞任怨的領導一群群青年人走上那成德達材的大路。
1944年6月9日作。
(原載1944年8月《中學生》第78期)
論東西
中國讀書人向來不大在乎東西。〃家徒四壁〃不失為書生本色,做了官得〃兩袖清風〃才算好官;愛積聚東西的只是俗人和貪吏,大家是看不起的。這種不在乎東西可以叫做清德。至於像《世說新語》裡記的:
王恭從會稽還,王大看之,見其坐六尺簟,因語恭,〃卿東來,故應有此物。可以一領及我。〃恭無言。大去後,即舉所坐者送之。既無餘席,便坐薦上。後大聞之,甚驚曰,〃吾本謂卿多,故求耳。〃
對曰,〃丈人不悉恭,恭作人無長物。〃
〃作人無長物〃也是不在乎東
《朱自清散文沉默》 第50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