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 (第1/4頁)
鼕鼕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心理學家可以用特別簡單、準確而又非常精巧的方法清楚地解釋為什麼隨著年齡的增長每個人都會覺得時間越來越快。
對一個五歲的孩子來講,未來的一年相當於他已經度過的一生的20%;而對一個五十歲的人來講,未來的一年只相當於他已經度過的一生的1/50,即2%。所以,從感覺上來看,隨著年齡的增加,時間好像越來越快。
對任何一個正常人來講,對這個事實的提早認知也許是最重要的事情之一了。可惜,這是一個需要很長時間才可以真正親自體驗到的經驗,大多數人只有到了三十四歲的時候才真正有深刻的體會。可是,到了那個時候,這種“經驗”對自己來說已經根本沒有什麼機會起什麼作用了……因為最好的時光早已消逝。於是,這種特殊的經驗無論多麼豐富準確都不大可能給經驗獲得者帶來什麼解脫,能帶來的反而更可能是更加厚重的枷鎖……懊惱將時時刻刻伴隨在其後他們做每件事的過程中。無奈之下,這些人無一例外地想把這種寶貴的經驗傳授給子女,結果往往是幾乎無一例外地像他們自己的父母曾經嘗試過的那樣以一敗塗地告終……懊惱之於,又平添了無盡的煩惱和怨恨。
反思能力,幾乎是人類特有的能力。因為人類擁有了反思能力,才慢慢擁有了另外一種能力,類比能力。而類比能力是一個人所擁有的理解能力高低之關鍵。於是,我們理解新事物的時候,往往透過反思類比現有的經驗。類似的現有經驗的存在,極可能會大大提高我們對新事物新思想的理解效率。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這句話流行了千百年。很令人懷疑的是,這句話在這千百年的過程中究竟多大程度上增加了“少壯努力”的人數,或者多大程度上減少了“老大傷悲”的人數。這麼有道理的話,為什麼總是並不起作用呢?合理的解釋是,需要太長時間才可以獲得的經驗很難傳遞,就是因為缺乏現有的經驗作為支撐。而想讓一個孩子去真正理解“時間終究會越來越快”的這樣一個道理之所以無比困難,就是因為他們不僅沒有“類似的現有經驗”,還恰好有著相反地“現存經驗”。
事實上,我的觀察是,幾乎所有失敗的青少年教育,都是因為粗暴簡單而又愚昧地無視孩子們所擁有的“現存經驗”和“現存經驗的作用”而造成的。如果,你是教育失敗的受害者,恭喜你,也請你謝謝我……這真的不是開開玩笑而已……因為剛剛的那一點點的文字已經給了你一個難得而又寶貴的“重生的機會”。如果,你已經為人父母,拜託,一定請你回頭反覆閱讀剛剛那一點點的文字,僅僅多一點點的耐心,就可以開始嘗試著運用你的心智,你和你的孩子都將僅僅因為你剛剛這幾分鐘的努力和掙扎獲得解放。
教育孩子的方法特別簡單。在某一天,做一件讓他印象無比深刻的事情。可以是講一個故事,也可以是一次郊遊,更可以是買一件讓他驚喜的禮物……反正一定要讓他印象極度深刻。而後,你自己在日記裡記錄清楚這件事情,當然包括時間、地點與事件,而後千萬要妥善儲存。大約兩三年之後,在他有一天開始覺得並抱怨時間太慢的時候,把那個記錄翻出來,給他看,讓他體會。這麼做的要點只有一個,耐心。首先,起點最好應該在大約七歲前後;其次,重點應該起碼兩三年之後。而後再過三五年,再提醒一次。這樣的體驗,不僅將使孩子永生難忘,還會影響他此後一生對時間的精確認識。早晚有一天,你的孩子將因此對你無比感激,充滿崇敬。因為他終將明白,這種寶貴的“相對優勢”根本就不是可以用金錢衡量的……只需要大致看看我們自己身邊有多少人對此茫然並無所知曉你就很容易想象這個結果了。
接下來要理解的是另外一件更重要的道理,就是這小節的標題……“越早醒悟越好”。更早的時候,我們已經討論過人們之間心智力量的差異,究竟會帶來怎樣的人生差異,時間質量差異……只有這四個字來修飾才是準確的:“難以估量”。
其實,科學家們早就給了我們非常合理而又清晰的解釋。法國物理學家、數學家亨利彭加勒22用他的混沌理論告訴我們,初始條件的一個極小的差異將會導致最終結果的一個極大的差異。前者發生一個微小錯誤,後者的錯誤就會十分巨大。事實上,某種意義上,即便是線性關係也最終表現相同,兩條射線從同一點出發,即便方向上相差一點點,那麼在兩條線無限延伸之後,兩個射線的終點之間也將有無限的距離。古人說“失之毫釐差之千里”就是對此類現象的樸素觀察。
而上個世紀60年代早期,麻省理工學院的氣象學
《把時間當作朋友好句》 第26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