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5部分 (第1/4頁)

花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白山茶中的上品。北宋詩人陸游在《劍南詩稿》中說:“釵頭玉茗妙天下,瓊花一樹真虛名。”自注:“坐上見白山茶,格韻高絕。”又宋·陶弼《山茶》詩:“淺為玉茗深都勝,大曰山茶小海紅。”千葉多心茶,不詳,但與後來明人《群芳譜》所記“千葉紅”、“千葉白”(“千葉”,今稱“重瓣”)可能有淵源關係。

僅此數品察之,已見當時山茶不限於紅紫之姿了。故從宋代起,吟頌白山茶花的詩文多了起來,如曾鞏《以白山茶寄吳仲庶》、范成大《玉茗花》;黃庭堅《白山茶賦》等。物以希為貴,忽聞世有白山茶,遂尊崇有加,也是人之常情。正所謂“麗紫妖紅,爭春而取寵,然後知白山茶之韻勝也”。(黃庭堅《白山茶賦》)

山茶異品,宋吳自牧《夢梁錄》尚有驚人的一筆。據他說,臨安附近一處名叫馬塍(今屬浙江餘杭縣,在錢塘江西北)的地方,山茶花經藝匠之手的嫁接培育,竟然在一本上可花開十種顏色:“東西馬塍色品頗盛,栽接一本有十色者,有早開,有晚發,大率變物之性;盜天之氣,雖時亦可違。……頃有接花詩:‘花單可使十色黃,果奪天之造化忙。’”果然巧奪天工!按清《嘉慶一統志·二八四·杭州府》記雲:“在錢塘縣西,有東西馬塍,在溜水橋北,以河分界。……吳越時為蓄馬之所,故名。土細宜花,南宋時,都城花卉皆出於此。”馬塍具有悠久的植藝傳統,歷歷可查,不能不讓人信服。足見當時我國的園藝技術已達到令人咋舌的水平。

二十五、山茶花開春末歸……宋·曾鞏(2)

宋元以來,山茶品種之多,難以勝計,品名之雅,競呈風流。諸品以顏色論,豔紅有月丹、一捻紅、照殿紅、千葉紅;粉紅有真珠茶、串珠茶、正宮粉、賽宮粉、楊妃茶。紫紅有鶴項茶,產於雲南,大如蓮花,猩紅如血,中心塞滿,好似鶴頂;有寶珠茶,產於川蜀,花大心繁,千葉攢簇,其色殷紫。紅白相間有瑪瑙茶,產於溫州,白粉為心,大紅為盤。而純白則有白菱茶、茉莉茶、千葉白。最希見的是黃色,即近年才發現的金花茶,花朵為金黃,產於廣西,雲南也有發現。諸品又各以形勝,如焦萼白寶珠,花為重瓣,白色之蕊聚成一寸大的小球,形似寶珠,有清香,九月開花;躑躅茶,花開如山躑躅,嬌小可愛;南山茶,花大如碟,葉薄有毛,結實大如梨;石榴茶,花瓣排列三四輪,少數蕊瓣於花心匯成菊花狀花冠;更有鸚鵡茶,形似一頭鸚鵡,花中兩瓣合而為腹,左右兩瓣展而為翅,花須下垂似足,花蒂橫生似首,且兩面黑點各一,竟如同雙目,此一品明代正德年間有人見於青山一寺院中,惜後世不傳。

細辨起來,山茶中確實以雲南山茶風韻最勝。雲南山茶(又稱雲茶、滇茶、滇山茶)特產於雲南,起源於滇西南的騰衝,花形之偉,海內稱最,因而民間特呼為“大山茶”,以與色淺瓣單的野山茶和花朵偏小而呈灌木的華東山茶(古稱中州山茶)相區別。人們曾歸納出“大茶花”的十大特點:花好、葉茂、幹高、枝軟、皮潤、形奇、耐寒、壽長、花期經久、適於瓶插;並給予它“雲南山茶,奇甲天下”(《雲南府志》)的美名。明馮時《滇中茶花記》雲:“茶花最甲海內,種類七十有二。冬末春初盛開,大於牡丹,一望若火齊雲錦,爍日蒸霞。南城鄧直指有茶花百韻詩,言茶有數絕:一、壽經三四百年,尚如新植;二、枝幹高竦四五丈,大可合抱;三、膚紋蒼潤,黯若古云氣樽罍;四、枝條黝糾,狀如塵尾龍形;五、蟠根輪囷離奇,可憑而幾,可藉而枕;六、豐葉森沉如幄;七、性耐霜雪,四時常青;八、次第開放,歷二三月;九、水養瓶中,十餘日顏色不變。”基本把它的優點概括了出來。

雲南被認為是世界茶屬植物的分佈中心,在省境有廣泛的露地栽培,尤其是滇中一帶,無論是山水名勝、亭臺寺廟還是公私庭園都栽植有滇茶。諸如昆明的西山、金殿、黑龍潭,晉寧的盤龍寺,宜良的寶洪寺和靖安哨,鳳慶的群嶽寺,近海的透山,武定的獅子山以及麗江、巍山等地都有三五百年的大茶花樹,大理甚至有一棵樹齡已上千年的茶樹,老幹粗壯,數人也摟抱不過來,開起花來,滿樹數也數不清,都叫“萬朵茶”,十分珍貴。

山茶花始開於冬季,人們視它為冬花,但它又能延至春末不落,人們自又把它與春天緊密相聯。在雲南,山茶更是與春天須臾不可分離,我們甚至可以說,山茶是雲南春天的靈魂,是雲南春天的象徵。隆冬時節,在滇池之濱、洱海之畔,滇茶已盈盈盛開,到了三春蒞臨,在春城昆明、花城大理,滇茶更是應景舒榮,佔盡春光。對此,現代著名散文

《花之語花店》 第15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