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035章 謹慎 (第1/2頁)

肥鳥先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這是當年蘇澤隨著導師,在自貢古鹽場學習到的提純精鹽的方法。

說起來原理其實很簡單,粗鹽有苦澀味道,其實就是海水中鎂鈣等離子的雜質,這也就是滷水。

滷水是有毒性的,煉製精鹽的主要過程,就是去除鹽水中的滷水。

滷水雖然有毒,但是我們的祖先早就開始使用滷水來製作一種美食,那就是——豆腐。

在豆漿中加入滷水,就能讓豆漿中的蛋白質凝固,最後變成豆腐這種固體的食物。

而自貢古鹽場在提純精鹽的時候,反向使用這個原理,在鹽水中加入豆漿,利用豆漿和滷水反應的特性,將滷水變成固態的浮沫,然後再將這些浮沫撇出去,就能得到沒有滷水雜質的精鹽了。

蘇澤不得不佩服這些鹽工的智慧,這些可能連字都不認識的灶戶,能在日常中總結出這麼化學提純辦法,也許這就是生活的智慧吧。

蘇澤又用自己木工手藝製作的竹筒裝上了精鹽,八斤的精鹽分成了八個竹筒。

【製作鹽竹筒,木工經驗+8,lv2,2/200】

不得不說木工在古代真是個實用的技能,肝到了2級之後,蘇澤感覺自己抓木工刀的手更穩了。

看著八個竹筒的精鹽,蘇澤充滿了成就感。

按照那日在鬼市詢問的價格,一斤精鹽要價一百五十文,蘇澤準備儘快出手,就算他低價賣一百文一斤,那八斤就是八百文錢。

福建的銅錢成色還算是不錯,一兩銀子差不多摺合一千五百文錢,也就是一天製鹽的收入接近半兩銀子!

製作精鹽的成本也就是豆漿和燃料,想要提高產量只需要在海邊岩石上開鑿石盤就可以了。

曬鹽法果然是神器啊!

透過這次曬鹽,蘇澤終於明白了,為什麼曬鹽法要優於煮鹽之法,曬鹽法節約的是燃料!

其實從製備粗鹽的角度上來說,兩者的效率都是差不多的,曬鹽需要的工序也很多,並不是將海水曬乾就能成鹽的。

如果只是曬海水,海水中大量的雜質沒有祛除,那得到的只是苦澀的滷塊,那提純所用的豆漿會成本增加,製備精鹽的成本就太高了。

曬鹽法需要場地,需要能夠蓄住海水的灘塗,要不是長寧衛的海灘正好是灘塗而不是沙灘,想要曬鹽也是不容易的。

曬鹽法節省燃料,才是後來曬鹽法取代煮鹽法的原因。

就拿長寧衛來說,每年能燒的就是水稻和小麥乾枯後的秸稈,蘆田枯萎的蘆葦,以及附近山上的小樹枝。

大樹是不能砍的,大明官府對於各地山林中的老樹大樹都有底冊,每當皇帝或者工部需要營造的時候,各地就要攤派進貢材木,福建本身多山多木,也是攤派的重災區。

近些年道君皇帝大修道觀,福建上下都戰戰兢兢,更是不斷重申禁伐令,有些地方甚至禁止百姓上山,就是怕朝廷下一次攤派要材木,官府找不到足夠年份的成材木頭。

就算是小樹枝也是不好找的,福廣地區經過千年的開發,現在也是人口稠密的地區了。

緩坡都已經開荒成梯田了,不適合種田的地方,也都在朱元璋的號召下種上了桑樹或者茶樹。

桑樹和茶樹都是經濟作物,更是不能隨便砍伐的。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福建的冬天不太冷,不需要太多額外取暖的費用。

這也是為什麼宋以後南方經濟逐步壓倒北方的原因,在歷代先民不斷砍伐樹木開田取暖的情況下,北方的取暖成本日益上升,南方的糧食產量增長之後,北方就更加衰落了。

蘇澤這時候才開始感慨,工業革命之所以稱之為革命,不僅僅是因為機器提高了生產效率。

最重要的是機器改變了人類利用能源的方式!

煤、石油的開採,讓潛藏在地下的高效能源代替了木材,才帶來了生產力的爆發式發展,才讓機器有了百倍於人工的效率。

說回到煮鹽法,大明煮鹽法最大的消耗就是燃料,這也是為何鹽工被稱呼為灶戶的原因,因為他們的主要工作就是燒灶。

從朱元璋設立灶戶開始,就“給草場以供樵採”,接著又許“蘆田以供所用”,一些鹽場還允許上山砍伐木材來燒灶煮鹽。

可是到了嘉靖年間,很多周圍的林場都“砍伐甚過,草木不生”,一些蘆田也因為過於竭澤而漁鹽鹼退化。

這時候鹽戶所甚至要開始向周圍地方攤派“灶捐”,才能夠維持煮鹽開灶的燃料需求。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第501章》 第035章 謹慎(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