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比喻 (第1/2頁)
夢吳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在遼東,忠親王多爾袞日子也並不好過,因為山西晉商的覆滅,加之崇禎皇帝嚴厲的海關政策,走私關外的物資急劇減少,不及常年的三分之一。對於重度依賴中原物資的建奴來說,這不啻于晴天霹靂。
晉商退出,當然還會有其他商人前來補充,為了十倍的利潤,不少人都願為建奴引路,為一己之私,冒著滿門抄斬的危險繼續給清國輸血。不過新的商業體系構建需要一個過程,至少也要一年半載。
遼東數十座城池關隘,數十萬建奴包衣,能否堅持到那時候,還是個疑問。尤其是消耗巨大的盛京,無論是包衣還是真夷,日子都過的越發艱難,缺吃少喝,藥材也匱乏得可憐。
崇禎十七年二月二十八,在輔政王多爾袞的率領下,八旗鑲黃,鑲藍,正藍,正白四旗主力九萬多人馬,兵分數路。由喜峰口,張家口,居庸關等地南下,準備對明國發動一場空前絕後的掃蕩,掠奪人口糧草。
如果不出意外,八旗勁旅會在京師一帶匯合,伺機攻打北京城。
忠親王多爾袞對這次掃蕩或者說搶劫志在必得,成竹在胸。他的自信不是沒有道理的,八旗勁旅已經太久沒遇見過對手,明軍對八旗的恐懼已經深入骨髓,幾乎無人敢正面對抗,唯一需要稍稍注意的是盤踞在山西的順軍,不過這群泥腿子現在正深陷寧武關,自顧不暇,應該不會輕易和清軍動手。當然,多爾袞也沒有招惹李自成的意思,畢竟大明很大,足夠兩邊同時開搶。
另外,這也是多爾袞鞏固輔政王位置的絕佳機會,雖然另一位輔政大臣也在自己掌握之中,然而多爾袞像所有的強權人物一樣,必須要大權在握,不容任何人染指。
戰爭是獲得權力的捷徑。
等到多爾袞率軍從明國滿載而歸,回到盛京,必然受到八旗擁戴,豪格等人在八旗中的影響力將會進一步衰落。到時候控制正黃鑲白等旗,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因此從某種程度上說,這場戰鬥對於多爾袞爭奪汗位至關重要。
當然,另一種結局是,多爾袞很有可能會在北京城下遭遇他阿瑪努爾哈赤在寧遠同樣的遭遇。
稍微不同的是,要了奴酋努爾哈赤性命的是寧遠城頭的紅衣大炮,而這一次,紅衣大炮不再會是主角,取而代之的是威力更大,射程更遠的新式火炮,至於名字,崇禎皇帝還沒想好如何命名。
如果多爾袞事先了解崇禎皇帝現在的真正實力,他寧願待在深山老林裡啃樹皮也不會南下,當然,大清輔政王還不至於淪落到啃樹皮的地步,這只是一個比喻。
“比喻,朕不要這個比喻!“
崇禎十七年三月二日辰時三刻,朱由檢拍案而起,站在龍椅前怒氣衝衝道。
“唐王不是張巡,寧武關也不是睢陽,秦王已率兩千藩王軍西進,要不了多久便會抵達寧武關,還會有更多援軍抵源源不斷支援唐王,李自成休想再往東一步!”
這是寧武關陷落後的第三天,大明君臣注意力都在千里之外的寧武關上。
大學士魏藻德阿諛奉承,將唐王朱聿鍵比作安史之亂中堅守睢陽的名將張巡。
張巡以數千人戰十餘萬叛軍,堅守月餘,殺敵數萬,睢陽陷落時,城內人也被吃的差不多了。
“唐王不會死!朕答應過他派兵救援,現在援軍已經派出去了!”
魏藻德唯唯諾諾,沒想到拍馬屁拍到了馬蹄子上,兀自鬱悶不已。
這日京師天氣爽朗,朱由檢早早起床,辭別周皇后,便來到皇極殿上朝,與群臣議事。
與幾位大臣商議過山西戰事,也沒什麼頭緒,山西與京師訊息斷絕,也不知道唐王現在是死是活。只能希望秦王早日趕去救援。
今日朝議重點是防備建奴,還有屯田,漕運等事。
昨日,駐守在張家口附近的錦衣衛與明軍夜不收都帶回訊息,說發現建奴哨探,數量比平日多出三倍,他們每人兩匹快馬,三五成群,越過長城向口內滲透。
根據經驗,這是建奴大舉入口的前兆。崇禎皇帝密詔張國維高文采回宮,他們也表達了同樣的看法。
建奴突然大舉南下,出乎朱由檢預料,在原本的歷史位面裡,清軍要等到陰曆四月——李自成佔領北京後——揮師入關。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穿越者的不斷努力,現在已經造成兩個截然不同的結果。
首先是六萬順軍在山西受阻,被迫推遲攻打北京,而建奴卻因為物資短缺,中原有變,提前南下。
眼下當務之急是穩
《崇禎有後悔殺袁崇煥嗎》 第八十六章 比喻(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