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八十四章 計劃(上) (第1/3頁)

米糕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安陸城外一處軍營,宇文溫滿意的看著眼前三百士兵操練,身後站著宇文十五、張魚、陳五弟等親信,還有雙眼發光的‘熱血好男兒’楊濟。

楊濟生於大明萬曆四十五年為山東沂州人士,崇禎十五年建奴攻破沂州而當時在城頭血戰、年紀二十五歲的楊濟自刎殉國隨後莫名附身到一千多年前北周時代的一個小乞丐身上,他和宇文溫一樣是“千年老妖”。

一心要報效朝廷平定建奴的楊濟看著操練場面那叫一個激動,眼前這些士兵除了實戰經驗幾乎為零外不遜於大明邊軍將領的精銳家丁。

居心不良妄圖問鼎天下‘為禍人間’的宇文溫決定讓他協助練兵並專教辛酉刀法,這讓前世飲恨的楊濟熱血沸騰。

“你爛記於心的《練兵紀實》可是要派上用場了。”

“在下遵命!”楊濟鄭重的行了個禮。

宇文溫七月下旬前往長安做人質前將自己的三百親軍交給陳五弟等五個‘傻大膽’按計劃操練,如今五個月過去這三百人已經是脫胎換骨,宇文溫計劃在年後以這三百人做骨幹擴軍。

前幾日父親宇文亮允諾讓他擴軍到上千人的規模而所有糧餉由總管府負責,所謂上陣不離父子兵有兩個兒子在老總管怎能不扶持一把。

心腹再怎麼可靠也是外人比不上自己兒子,宇文亮見次子摩拳擦掌躍躍欲試要練兵自然是大力支援,不過宇文溫說招多少人還要計較一二。

兵不在多而在精宇文溫對自己的指揮能力沒底,古代戰場上指揮行軍佈陣沒有對講機和大喇叭任何一個意外都可能引起全軍崩潰,能將一萬軍隊指揮得如臂所指那就資格被稱為名將了。

眼見著操練完成宇文溫站在校場前發表講話:“本公知道大夥這幾個月來操練辛苦,新年在即明天就開始放假,每人領一貫錢回家過年!”

待得歡呼聲平息他繼續說道:“陳幢主以及各隊長已經把表現出色的人員名單報上來,這些人本公獎賞五百錢!”

“記得歸隊的日期莫要睡昏了頭,還有,諸位回家和婆娘睏覺莫要扭傷了腰!”

“哈哈哈哈哈!”士兵們聞言大笑,郡公操練人是嚴了些可出手闊氣大方此次回家總算能過個好年了。

宇文溫講完話在校場一隅擺開桌案化身善財童子,將一吊吊錢親手發給列隊領賞計程車兵,三百士兵他全都記得名字、樣貌,將錢發到對方手中時都能聊上幾句這讓士兵們十分感動。

軍心不是光靠講大話就能凝聚的,宇文溫堅持從各個方面同士兵們接觸凝聚人心。

當然還要有錢糧打底這不下將近四百貫錢就花出去了,總管府只負責日常消耗糧餉像這種賞錢宇文溫只能自己掏腰包了。

這年頭大將在外征戰立功后皇帝大喜發賞錢大多是十萬錢也就是一百貫,宇文溫這種賞法可稱得上燒包。

多虧前幾日劉彩雲賣掉兩面玻璃鏡子回籠資金六千貫(其中三千貫為絹布、絲綢這些等價物),要不西陽郡公囊中羞澀只能發雞蛋了。

說到接下來的練新兵那麼問題來了,練多少兵練什麼樣的兵,要花多少時間才能成軍?就這些問題宇文溫在長安時就想了很久還和楊濟討論過無數次。

首先是練多少也就是兵力規模,這涉及到幾個問題:有多少下級軍官作為新軍骨架?能提供多少糧餉並長期維持?

宇文溫對此早有準備將那三百親軍作為種子來培養,按一人帶一個什也就是十人來算頂天三千人,這個人數所需糧餉在總管府的支援下沒問題。

至於軍餉宇文溫打算高標準以每人每月不低於七百五十文(以米來衡量的話是三石左右的皮糧)為基準按掌握的技藝不同有所增加,平均每個士兵每月要一貫錢以上,若按三千人規模計每月至少要三千貫。

按照一年十二個月成軍光軍餉就至少三萬六千貫,換算過來就是玻璃鏡十二面宇文溫認為至少明年一年自己是全額承擔得起的,更何況總管府按平均水準承擔部分的軍餉也是說好了的。

如果期間物價飛漲(主要是米價)的話得折現成糧食,這不要緊宇文溫決定帶著一家人去總管府門口擺攤討飯。

其次是練什麼樣的兵,是水軍、步兵、騎兵?步卒的話又分刀牌兵,弓箭手,長槍\長矛手,騎兵的話除了騎術還要不要練騎射。

宇文溫決定練步兵,因為如今局勢以北面為主南邊的陳國除非有強力水軍否則那長江天塹能玩死人,安州要站穩腳那麼擊敗北面來的朝廷大軍是當務之急。

北朝騎兵多最理

《逆水行舟下一句是什麼》 第八十四章 計劃(上)(第1/3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