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大名知府 (第1/2頁)
哼哈大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盧象升是南直隸常州府宜興縣人,在明末的歷史上當然也是一位神一樣的人物。如今僅僅二十七歲的年紀,就已經是大名府的知府了。而他當上大名府的知府,還不是說靠了家世或者靠了誰的關係,而是全憑自己的才幹和努力。
這個人絕對是文武雙全,是明末歷史上鳳毛麟角似的人物,比萬年年間能文能武的熊廷弼還要生猛。公元一六零零年才出生的盧象升,天啟二年的時候就考上了進士,而當時的他才剛滿二十二歲。
五年時間,政績斐然,從一個七品縣令,迅速升任北直隸大名府的知府。這就類似於後世一個二十二歲就當上縣長的人,靠著天賦的才幹,五年之間就升任了一個地級市的市長一樣。
很多人說,明朝政治腐敗,但是像盧象升這樣的存在,又無時無刻不在說明,明朝政治腐敗的程度,並沒有後世人們想象的那樣嚴重。
盧象升不僅透過會試、殿試考上了進士,而且本身武藝高強,擅使大刀,並且精通騎射,絕對是一個能文能武的帥才。
歷史上,崇禎二年的冬十月,後金之主黃臺吉,帶領八旗軍和蒙古軍隊十餘萬繞道東蒙古諸部駐地,進軍到了北京城下。作為大名府知府的盧象升,隨即募兵萬人北上勤王,一路上作戰勇猛、所戰皆捷,最後與孫承宗指揮的其他軍隊一起,將八旗軍趕出了關外。
盧象升在大名府所募的軍隊,史稱“天雄軍”,一直跟隨著他戰鬥在抗擊滿清入侵的第一線。崇禎二年的募兵勤王結束不久,盧象升就被崇禎皇帝新任和器重,很快就升任了宣大總督。
說明末政治腐敗,或者說崇禎皇帝有眼無珠的人,其實並不是真的瞭解明末的歷史。明朝滅亡,實在是因為財政上的破產,如果說還有別的原因,那就是朝廷之上的黨爭不斷。所以明朝的滅亡,並不是因為崇禎皇帝的昏庸無能。
其實,朱由校、朱由檢兄弟都很命苦,他們不適合當皇帝,但卻被命運推上了皇帝的寶座,尤其在明末這個特殊的時期,註定了他們人生的悲劇。
這一世,由於崇禎皇帝擁有了一個來自後世的靈魂,自然是早早就下旨軍機處組織募民屯墾、編練新軍,之後又設定了直隸總督府統一協調北直隸各州府配合行事,早有此意的盧象升立刻執行。
山西、河南等地的州府縣官,因為治下流民太多,巴不得都給趕到外地屯田,尤其是河南府、懷慶府、開封府、歸德府土地兼併嚴重,大量農民流離失所,聽說朝廷募民屯墾,併發給種子農具,紛紛北上。
這些人北上的途中只要不是沿著冬季封凍的運河,多數都要經過大名府,而途徑大名府的時候,就被盧象升派出募民屯墾的手下給截住了,然後就地安置開荒屯墾,這裡的氣候也比京畿周邊暖和一些,流民到了這裡,既然有人管,也就不再前往更冷的北方了。這樣一來,盧象升的做法就給京畿、保定等地減輕了壓力,二來也為自己今後積攢了大量的兵源。
就這樣,一個大名府,幾個月下來,接收安置墾荒的流民,竟然都快趕得上軍屯司在京畿周邊安置的數量了。
這個情況被楊應乾得知之後,很快就報到了直隸總督兼軍機大臣孫承宗的那裡,孫承宗一聽說也是非常高興,很快行文北直隸各州府主官,效仿盧象升的做法。
崇禎皇帝自然也很快知道了這個情況,並且當機立斷,透過軍機處,授予盧象升在大名府大規模募民屯墾和編練新軍的權力。
募民屯墾走上正軌之後,崇禎皇帝很快就要求軍機處在北直隸率先編練新軍兩萬人,但是明確規定,其中的五千人,要交給大名府的知府盧象升來完成,一年十萬的新軍餉銀,也要由軍機處如期如數撥給。
對很多北直隸的州府主官來說,募民練兵絕對是個苦差事,一些州府主官,在慶幸編練新軍的指標沒有落到自己頭上的同時,更是幸災樂禍地等著看大名知府盧象升的笑話,既然你盧象升愛搶風頭,那就活該吃編練新軍的苦頭。
但是讓這些人沒想到的是,盧象升不僅沒有向朝廷叫苦,也沒有趁機向朝廷提出任何條件,而是很高興地就接受了,並且馬上就投入到了挑選新軍士卒的任務之中。
既然從朝廷正規的渠道知道了盧象升的情況,這一世的崇禎皇帝當然不會不賦予其重任。
接到直隸總督府命令其繼續擴大募民屯墾規模,並就地編練新軍五千的公文之後,盧象升很快又被鞏永固派出的錦衣衛找到,並領了一道皇帝的親筆手諭,這個手諭授予他大名府、廣平府、順德府三府兵備道的職務,並給了他“天
《日月當空圖片》 第七十章 大名知府(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