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部分 (第1/4頁)

左思右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作品:榮寶齋

作者:都梁

內容簡介:

《榮寶齋》以40餘萬字的篇幅,從一爿老店、兩幅字畫、三代同堂起筆,緩緩講述了榮寶齋的百年往事,描繪了老北京琉璃廠一帶上至權貴巨賈、下至販夫走卒的社會各層人的生活——榮寶齋因經營不善或戰事頻繁而幾度瀕臨破產,但東家知人善任,掌櫃兢兢業業,幾度力挽狂瀾,擺脫困境,使榮寶齋的經營蒸蒸日上。

作者簡介:

都梁,50年代出生,出身在知識分子家庭,少年參軍,曾服役於坦克部隊,幾年後復原回京,做過教師、公務員、公司經理、石油勘探技術研究所所長,現為自由撰稿人。

2000年1月由解放軍文藝出版社出版長篇小說《亮劍》,以主人公李雲龍的經歷為主線,描寫了中國從抗戰時代到十年文革期間的軍政變化。同名電視連續劇由海潤影視傳播公司拍攝。2001年12月發表26集電視連續劇劇本《血色浪漫》,講的是幾個歷經文革的北京青年的故事。由潤亞影視傳播有限公司拍攝為電視劇《夢開始的地方》,後又拍攝為同名電視劇。長篇小說《血色浪漫》則在2004年由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2005年10月其長篇小說被拍攝為同名電視劇,在同年首播,並得到一致好評。2006年4月,其耗費三年心血的長篇小說《狼煙北平》再次由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2007年4月,都梁編劇的第三部電視劇力作《我是太陽》在黑龍江威虎山低調開機,《我是太陽》改編自作家鄧一光的同名小說。 長篇歷史小說《榮寶齋》,描繪了老北京琉璃廠一帶上至權貴巨賈、下至販夫走卒的社會各層人等的生活。除榮寶齋的幾代東家和掌櫃外,琉璃廠一帶整日遛鳥逗蟲的八旗子弟、江湖上趕馬幫的綠林好漢、遠赴中國的俄國紳士、傳說中的江洋大盜、籌劃刺殺的革命黨人,以及王國維、張大千、羅振玉、汪精衛等歷史名人也在小說中出現。

榮寶齋概況

榮寶齋是馳名中外的老字號,迄今已有三百餘年的歷史。榮寶齋坐落在北京和平門外琉璃廠西街,是一座古色古香、雕樑畫棟的高大仿古建築。榮寶齋的前身是松竹齋,始建於清朝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松竹齋的創辦者是一個浙江人,姓張,他最初是用其在京做官的俸銀開辦了一家小型南紙店。紙店的經營範圍主要是三部分:一是書畫用紙,以及各種扇面、裝裱好的喜壽屏聯等等;二是各種筆、墨、硯臺、墨盒、水盂、印泥、鎮尺、筆架等文房用具;三是代客訂購書畫篆刻家的商業作品,從中提成。 自1672年北京榮寶齋前身“松竹齋”南紙店的建立至今已有三百餘年曆史。1894年設立“松竹齋”連號“榮寶齋”,並增設“帖套作”機構,為後來木版水印事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鴉片戰爭後,松竹齋難以維持。店主聘請廣交京師名士的莊虎臣為經理,1894年,將店名改為榮寶齋,取“以文會友,榮名為寶”之意,並請當時著名的大書法家陸潤庠(清同治狀元)題寫了“榮寶齋”的大字匾額。

1950年公私合營,“榮寶齋新記”誕生。新中國五十年來,北京榮寶齋得到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廣泛支援,創造並積累了難以計數的精神和物質財富。尤其是近三十年來,國家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推進了各項改革和對外開放,在這期間,北京榮寶齋在發展傳統業務基礎上,拓寬了經營領域和業務渠道,在山東、浙江、四川遼寧、山西、陝西、湖北、吉林等地設立了經銷處,加強了國內的商業和文化活動。

榮寶齋的發展走過曲折的道路,直至20世紀70年代,尤其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榮寶齋又逢發展傳統文化的春天,逐步明確了堅持“以傳統業務為核心,開拓傳統文化的多元業務,穩步擴大經營規模”的企業戰略。近二十年來,榮寶齋的傳統主營業務在發展,經濟效益在持續增長,先後在外阜開設了多家分店或經銷處,並相繼成立了榮寶藝術品拍賣有限責任公司以及其他所屬公司。在此期間,榮寶齋拓寬了經營領域和業務渠道,增進了國內和國際間的文化交流和業務往來。

幾十年來,隨著國家改治、經濟形勢的變化,榮寶齋幾經變遷,隨著國家的命運經歷了興發昌盛,也遭遇了困難厄運。但無論在什麼樣艱苦的環境下,都堅持以弘揚民族文化為宗旨,竭誠為書畫家服務,為顧客服務,童叟無欺,成為了一個繁榮中國傳統書畫的藝苑,被譽為“書畫家之家”,成為了中國傳統文化藝術面向世界的視窗。這期間,榮寶齋得到國家領導人和社會各界的親切關懷。朱德、

《榮寶齋是幹什麼的》 第1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