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35章 (第1/5頁)

西風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周博士瞪圓了老眼,彷彿在說,又不是老子把她醫昏過去的。

這時眾人便看向薛崇訓,讓他拿主意,因為薛崇訓是太平公主的嫡系長子,他們家的事兒,太平公主不能決定了自然該他說了算。

薛崇訓眉頭緊皺,想了想,此中牽連甚廣,但他就不是個把事情複雜化的人,簡簡單單地一想:母親已經是絕症了,現在怪罪玉清把人弄昏迷了也於事無補,而且萬一死馬當活馬醫這道士真把母親治好了呢?

他本來想請太平公主授權調兵的,現在人不能說話了,他心裡對玉清有些惱怒,但靜下心來想到要不是玉清,太平公主痛得死去活來也是於心不忍;何況現在太平公主昏迷,辦事還可以透過朝廷機構,找政事堂的某宰相上書,然後讓皇帝批覆便合法了……李守禮本來就是皇帝不是,只不過以前權力被太平掌控了而已。

於是他便沒有說什麼怪罪的話,只讓玉清留下照顧太平公主,起碼能減輕一些她的痛楚。

事已至此,薛崇訓只得暫時放下這邊,而把時間用到政事堂那邊了。他讓兵部尚書張說上書調神策軍,又讓吏部尚書陸象先直接下文把張五郎和宇文孝調回京師。

雖然薛崇訓並不覺得此前一直韜光養晦的李隆基黨羽有多大的勝算,但中央失去太平公主這個主心骨,加上李守禮的皇帝名分本就不甚合法,在權力更替之際風雲莫測,有些事兒真不得不防啊。

第十七章 東秋

昌元二年九月間秋色已經很深了,田裡的稻穀業已收割,留下大片的谷樁發了綠油油的再生苗,倒為這萬木凋零的時節增添了些許生命色彩。地處黃河沿線的東都洛陽,城中多有落葉喬木,當此歲枯之際,自然是落葉飄零,氣氛有些蒼涼。

好在洛陽是帝國東部的經濟文化中心,各國各地商賈雲集貨物集散、遷客騷人絡繹來往,人口相當稠密,熱鬧的氣氛讓人口幾乎都忘懷了秋的悽清。

城內更有武則天時建造的皇家宮殿“永珍神宮”,高達二百九十四尺(八十多米),壯觀異常堪稱這個時代的奇蹟。雖然武則天去世後,自中宗朝起,政治中心就向西轉移,長安逐步恢復了中央的位置,河東王改革漕運制度後長安物資日益豐富,洛陽逐漸退出政|治巔峰,成為了中樞權力中失勢落魄者昏昏度日的地方,但是並不影響其繁華程度。

經濟的繁榮讓人們衣食無憂,而那些滿腹經綸的文人又在這裡書寫了無數的篇章,這是一個富有內涵和浪漫的古都。景雲年末期長安的一場激烈權力鬥爭落下帷幕後,雖然沒有大興牢獄,但被貶出長安的文武不在少數,洛陽成了他們傷春悲秋之地,這些文化修養很高計程車族也為這座古都增加不少文化氣氛。

前宰相姚崇就是其中之一,被貶到洛陽做府尹已經幾年,因為他以前在景雲年間多次幫李隆基說話,又權重宰相,自然不能再呆在中樞了。他還算好的,前禁軍將軍張韋在權力角逐中被趕出京師,連個官兒都被給,直接讓他自謀生路去了。

張韋以前本就是江湖豪傑出身,因為被李隆基賞識才提拔到京裡慢慢做上的禁軍將軍;現在沒他什麼事兒了,便繼續幹老本行跑江湖。不過這倒餓不死他,張韋的號召力和組織能力不錯,很快就在洛陽碼頭幹得有滋有味,碼頭組織上下貨上貨的苦力、租車租馬的行當,還有一些遊走在律法邊緣的諸如收賬放貸之類的事兒,他都有所參與。又有洛陽府尹姚崇以前是親太子黨的官僚,對張韋這樣的舊人自然多有照顧,讓他在洛陽城混得風生水起。

張韋此人出身不怎麼好,和官場上的人又很有些不同,相比之下沒什麼顧慮,念及李隆基和他的情誼,倒是很講義氣。李隆基逃出長安之後,就是他出面隱蔽保護的,要不然李隆基堂堂做過皇帝的人也會沒有容身之處……敢藏李隆基這樣的人,真得冒著殺頭滅族的罪,一般人真沒那膽量和能耐。

現在李隆基就成了張家帳房裡頭的人,平日都不怎麼見人的,一塊兒的還有姜皎、高力士、王琚、劉幽求等死黨,這些人除了跟李隆基一條道走到黑基本沒其他出路的人,更有宦官高力士對太平黨充滿了仇恨,一心就想報仇。大夥自然不會拋棄李隆基這麼一個有出身有身份的人。

李隆基當初逃奔時,帶著東宮衛隊三四百人,統帥是他的家奴王毛仲。這貨是高麗人,在唐朝毫無門路,李隆基對他好重用他,也是跟定了三郎的人。當時張韋秘密接應了李隆基等人之後,認為衛隊人數太多容易暴露,便叫王毛仲帶著人投別處去了。

正好張韋的兄弟在洛陽城外得到了官府開礦的憑

《天可汗遠紅外治療貼》 第135章(第1/5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