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9部分 (第1/4頁)

鼕鼕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的非議,而這個人民生活水平十幾倍於“康乾盛世”的朝代卻正在人們盡情揮灑的刀筆之下“積貧積弱”著呢。

第一宋代先進造船技術

宋代舟船的製造不但數量多,而且質量高,比以前具有更多特色:船體更巍峨高大,結構更堅固合理,行船工具更趨完善,裝修更為華美,特別是開始使用指南針進行導航,開闢了航海史的新時期。宋代舟船船頭小,尖底呈V字形,便於破浪前進;身扁寬,體高大,吃水深,受到橫向狂風襲擊仍很穩定;同時,結構堅固,船體有密封隔艙,加強了安全性。底板和舷側板分別採用兩重或三重大板結構,船上多檣多帆,便於使用多面風。大船上又都設有小船,遇到緊急情況可以救生、搶險。每隻船上都有大小兩個錨。行船中也有探水裝置。這些極適合於遠洋航行。

宋代造船業從設計到施工,已積累了較豐富的經驗,有了一套科學化的工作程式。能把載重多少作為設計指標,沒有相當純熟的工藝水平,顯然是辦不到的。當時設計船舶主要以載重多少石為準,再依據行江航海等實際需要,計算長度、寬度等等資料,畫成“船樣”(圖紙)。並且估算用料若干,人工若干,共計造價若干,以便官府支撥錢糧。如船舶造得好,宋廷往往向別處船場頒發“船樣”,命令仿造。載重量大的用料多而大,載重量小的用料少而小,久而久之,“大料”和“小料”就成了載重量大小的代名詞。

宋代所造一般的海舶叫“客舟”,“長十餘丈,深三丈,闊二丈五尺,可載二千斛粟”,“每舟篙師水手可六十人”。內部有獨特的水密艙構造。客舟分三個艙:前一艙底作為爐灶與安放水櫃之用。中艙分為四室。後艙高一丈餘,四壁有窗戶。“上施欄楯〔shǔn吮〕(即欄杆),採繪華煥而用簾幕增飾,使者官屬各以階序分居之。上有竹篷,平日積疊,遇雨則鋪蓋周密。”(《宣和奉使高麗圖經》)宋代海船設定了隔離艙,使用了稱為“轉軸”的桅杆,從而增強了戰勝逆風惡浪的能力。在動力方面,除帆和槳外,南北朝時期陳代發明的踏車得到了推廣和提高。

宋代千噸“神舟”巨輪令高麗人“傾國聳觀”

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造大船極其不易。北宋時內河航運出現的“萬石船”,是長江最大的航船。當時所造海船船形下側如刃,便於破浪,船上裝置齊全,包括拋泊、駕駛、起碇、轉帆和測深等方面。

大船的結構也相當複雜,且以宋徽宗時出使高麗招募的六艘二千料客舟為例。“皆以全木巨枋攙疊而成,上平如衡,下側如刃”。全船分三艙,中艙又分四室。防水隔艙很早以來已由中國人首先發明,這次發掘的“泉舶”更分了十三艙。“客舟”船頭用石丁石作錨,“上綰藤索,其大如椽,長五百尺”。拋錨起錨則使用滑輪。如遇“風濤緊急”,還須加拋“遊矴”。船尾的正舵有“大小二等,隨水淺深更易”,另加設兩個“三副舵”。船舷兩側“傅大竹為橐以拒浪”。裝載人與貨,則以竹橐當吃水線,“水不得過橐”。主桅杆高十宋丈,前桅杆高八宋丈,共裝帆110幅,正風用帆,“稍偏則用利篷”。“風有八面,唯當頭不可行”,可見是高效率的航帆。此外,又用鳥羽測風向,以鉛硾測水深,尖底船“海行不畏深”,最怕是擱淺傾覆。這六艘船是兩浙路和福建路先進海船業的傑作,現代大海船可以看作工業技術展覽會,當時的大海船也同樣起著手工業技術展覽會的作用。

泉州發掘的宋船估計載重為200噸,約摺合宋時3636料,由於計料都用整數,應是三千六百料的海船。《夢粱錄》卷12《江海船艦》載:“海商之艦大小不等,大者五千料,可載五、六百人。”一般大船載重約275噸,比這艘船更大,五千料決非大船的極限。北宋神宗時,荊湖地區有一艘內河“萬石船”,“錢載二千(應為‘十’)萬貫,米載一萬二千石”,其載重約660噸。

宋神宗派使節去高麗,命“明州造萬斛船二隻”。宋徽宗時出使高麗,又造了兩艘更大的海船,號為“神舟”。《宣和奉使高麗圖經》沒有交待神舟的載重,但不妨與同行的那六艘“顧募客舟”作比較。這六艘船各“長十餘丈,深三丈,闊二丈五尺,可載二千斛粟”。“神舟之長闊高大、什物器用、人數,皆三倍於客舟”。如按長、深、闊各三倍於客舟計算,其容積和載重應為二千料船的二十七倍。當然,這種簡單化的計算與實際必有誤差,如作保守的估計,神舟也應是二萬料以上的大船,載重1100噸以上。南宋時,內河車船有長達三十六宋丈的,約合111米。神舟的長度約四十宋丈上

《葬送的芙莉蓮線上觀看櫻花動漫》 第19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