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46章 銅官山金礦 (第1/2頁)

天魚一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蔣幹回來的第二天,袁耀讓蔣幹派人把僮南等人的口供送到宛陵交給周尚,周尚見到口供中詳述了所有關於僮艼勾結縣吏奪取大磕山鐵礦,收受賄賂,殺死唐歷,派人截殺運煤船的經過,覺得可以一舉打擊春谷僮氏勢力,免得他們繼續騷擾周瑜的礦山,便把材料交給了周昕。

周昕是個廉吏,見到這些證據自然重視,派丹陽郡南部督郵(負責監督宛陵、春谷以南各縣吏治)帶上幾名郡府書佐到春谷縣調查。

在春谷等待新港出貨的那群商人,大多原來就是春谷山中開礦的礦主。當初他們在勘探購買礦山時,曾被縣吏吃拿卡要,抬高土地價格。後來開礦不成退還土地時又被薅掉一層毛,早已心懷不滿,便把春谷縣官吏貪汙受賄,巧取豪奪的事情全部抖了出來。

那督郵雖然不見得有多正直,但是一來有數名郡府書佐跟隨辦案,他不敢公然包庇,二來見這麼多人舉報,大都是周邊各縣有背景的大商人,得罪他們就等於得罪大量世家豪族,便如實把情況彙報給周昕,周昕大怒,下令將縣長、縣丞、縣尉以及多名縣吏逮捕下獄,春谷縣衙一下子空了大半,只剩下幾個沒啥實權,沒撈到什麼好處的小吏。

僮苞因為長期擔任郡吏,人脈廣泛,事先得到訊息,見弟弟僮艼保不住了,只好把他送到豫章郡廬陵縣大哥僮芝那裡避難。周昕抓不到僮艼,只把僮苞免職了事。

僮氏在春谷已經身敗名裂,而新港的發展蒸蒸日上,不可能再跟它敵對。僮苞覺得留在丹陽郡已經沒有多大意義,便扔下田產給族人照看,取了三兄弟的家小,一起投奔廬陵縣去了。在廬陵擔任豫章南部都尉的大兄僮芝,手握上萬兵馬,鎮撫豫章山越。這幾年天下大亂,僮芝已有擁兵割據的意思,只是豫章太守周術在豫章聲望很高,僮芝割據時機尚未成熟而已。歷史上,僮芝在周術死後,華歆任豫章太守時割據豫章南部,自署廬陵太守。

蔣幹回來了,僮艼逃跑了,造紙廠那邊的楮皮浸泡八天後正在大釜中拌石灰漿一起蒸煮,蒸煮也要八天時間。袁耀決定利用這幾天時間到銅官山開發銅礦、金礦和鉛鋅礦。

袁耀從銅官邑僱傭的三百名礦工,到休沐日的時候,大多都回到銅官邑跟家人一起過,所以袁耀在新港開發鐵礦,日產五六噸的傳奇,銅官謝奇早已聽說。

作為大漢唯一銅官,在銅官邑開礦鍊銅十多年,謝奇算是天下少有的礦業專家,卻不料一個十五歲的孩子,輕輕鬆鬆將他碾壓,謝奇如今對袁耀心服口服。

袁耀再次被三百名周氏家丁護送到銅官邑時,謝奇率銅官邑數千百姓守候在城門迎接。袁耀的再次到來,意味著銅官邑的礦工們又有活幹了。而且他們知道,袁耀給的工錢,是別人用工的兩倍,這樣的大土豪,誰不歡迎呢。

這個時代銅的作用主要是鑄幣和製作銅器,所以銅礦床只需開採上次袁耀發現的老廟基山到小銅官山的露天礦床就足夠全國用銅很多年了,其他獅子山銅礦、鳳凰山銅礦,雖然都可以露天開採,但是距離銅官邑較遠,袁耀已經沒有開發的計劃。這次來,主要是要尋找金礦和鉛鋅礦。

袁耀命衛士們披荊斬棘,從老廟基山往東南方向,經過銅官山和天鵝抱蛋山、青山之間的山谷,再往西南的山谷方向不斷前進,大約走了五公里路,來到後世的金華村一帶,這裡有後世開發的黃獅澇山金礦和石嶺鉛鋅礦兩個礦床。

隨著袁耀的生意大筆資金流動頻繁,沒有足夠的黃金白銀不行。要知道,一千萬錢重約37噸,換成一千金,只有250公斤。想想那些拉著一船一船的銅錢來進貨的商人,多麼不容易,所以金礦需要大量開發。只可惜,銅官山27個金礦床雖有近150噸的黃金儲量,但是要麼是伴生,要麼太分散,要麼埋深大開採難度高。黃獅澇山金礦有大約20多噸的黃金儲量,是相對較集中,埋深淺,可以平硐開拓,屬於較容易開採的一處。

之所以還要開發鉛鋅礦,袁耀計劃將來把所有青銅銅錢換成黃銅銅錢。由於銅錫合金的青銅容易鑄幣,導致私鑄不斷,銅錢大小不一,良莠不齊,嚴重干擾貨幣的信譽和流通。

如果採用銅鋅合金的黃銅鑄幣,就不可能有人私鑄,因為除了袁耀,沒有人具備提煉鋅金屬的能力。鋅加熱到900多度後就會蒸發,所以古人很晚才發現並提煉出鋅金屬。中古以前存在的少量黃銅,基本上都是天然黃銅,不是人工製造的黃銅。

貨幣信用高,商業才會發達,否則大家物物交換,還搞個鬼商業。

袁耀在山谷裡流連了幾天,劃定了露天鉛鋅礦的礦

《三國大王是誰》 第46章 銅官山金礦(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