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30章 奴兵的培養 (第1/2頁)

劉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如今的馬累彷彿變成了一個巨大的建築工地,不僅僅是馬累本身,還有許多身體較弱、不適合擔任奴兵的青壯男女被分散到周邊適合發展農業的島嶼上。

整個馬累及周邊一二百個島嶼都充滿了活力和熱情,而馬累則主要致力於修建一座簡單的城池,這不僅可以方便未來秦軍的駐紮,同時也能讓這些俘虜在勞動中學習合作,以便他們在成為奴兵後能夠更快地適應軍營生活。

在馬累島上,有超過兩萬的俘虜被視為奴兵的種子,南印度總督府負責奴兵徵收的將領們將他們分成了兩千多個什。每個什由九名奴兵組成,並派遣一名奴兵作為什長來管理。

此外,每百名奴兵會有一名阿修羅眾作為百戶,每五百名奴兵會有一名陸軍作為都統,每千名奴兵會有一名陸軍什長作為千戶,每五千名奴兵會有一名陸軍曲長作為都尉,最後,萬名奴兵會形成一軍,由一名陸軍校尉擔任將軍。

這樣的組織結構既保證了軍隊的戰鬥力,又有助於培養奴兵之間的團隊精神和協作能力。

奴兵的編制與秦國的衛所兵相似,相對來說比較簡單。奴兵一軍通常由秦軍統領千人的六品校尉擔任主將,被稱為奴兵將軍,這個稱號只在奴兵內部使用,對外仍然以校尉的名稱示人。

在奴兵中,普通奴兵最高只能晉升到百戶一級。只有在立下大功之後,才能進入八部眾,並按照功勞依次進階為下、中、上三部。進入上三部後,可以在奴兵中擔任領兵的職務,但不能擔任都尉及以上的主官,可以擔任副都統或者副將。

除了一開始進入印度時,隨意徵召普通奴隸或俘虜進入奴兵軍中充當炮灰之外,如今秦軍對奴兵的選拔已經有了一套完整的方法和制度。

例如,此次馬累島上參與建設的奴兵就是透過這種方法選拔出來的。由一名成熟的奴兵帶領九名精壯的奴隸進行勞作(所有被俘獲的異族一開始在秦軍中都是奴隸身份),他們的主要鍛鍊方式是以建設或挖礦冶煉為主。

在這樣日復一日的勞作中,他們逐漸學會了聽從命令並協同工作,同時由於長期生活在一起,彼此之間的信任度和依賴感也得到了不斷的加強。

如今,秦軍之中能夠擔任什長職務的奴兵,都已經具備了基本的漢語交流能力,可以寫出自己的名字,並且能夠認識至少一百個漢字。

而要想進入八部眾,則不僅要有足夠的戰功,還必須在進入下部時就學會一千個漢字,能夠熟練地與漢人進行溝通。中部要求一千五百個字,上部則要求兩千個字,如果想要擔任奴兵軍官,那麼必須掌握三千字以上,並且能夠書寫。

每天勞作結束之後,什長都會帶領著手下計程車兵跟隨百戶學習漢字知識,每隔十天就要進行一次考核,根據學習進度給予相應的獎懲措施。

每個月的考核日也是軍事訓練日,每軍每天都會有一千人輪流參加。最初的時候,只會傳授佇列、口令和軍姿等基礎知識。

只有當工程完工或者工坊、礦場勞作時間超過半年後,才能進入奴兵訓練營,接受全面系統的新兵訓練。

秦軍無論哪個部隊,新兵訓練內容大致相同,但對於奴兵來說,要求並不高,只要能夠掌握基本技能即可。在三個月的新兵訓練期間,重點放在兵器使用以及號令和口令的訓練上。

一旦訓練結束,這些奴兵將被送往前線補充奴兵的損耗,就像流水線上生產消耗品一樣。

而秦軍的禁軍護軍衛之所以如此精銳,是因為他們每人都有兩年完整的軍事訓練經歷。在成年後的第一年,他們會在當地服役;第二年,則會被派往京城或邊關衛戍。即使回到家鄉,他們還需要在秋冬季節參加民兵訓練。

因此,在成為護軍之前,他們至少接受過兩年全面的軍事訓練,再加上入伍後一年以上的專項訓練,才能換來“一漢抵五胡”的戰鬥力。

相比之下,培養一名秦軍所需的時間和資源,足以讓十名奴兵上陣為秦軍效力。然而,由於奴兵的訓練週期較短且要求較低,大部分奴兵可能在上陣後不久便戰死沙場,剩下的寥寥無幾。

這種培養模式使得秦軍的整體戰鬥力得到了有效提升,但同時也犧牲了大量奴兵的生命。

在建設期間,大量繳獲的朱羅人裝備被回收再利用,岳雲帶來的奴兵選取過後,剩下的交給俘虜訓練使用。

然而,楊仁在斯里蘭卡只攻下了三座城邦,所繳獲的武器盔甲實在太少,遠遠不夠武裝這兩萬多俘虜。面對這個難題,楊仁不得不另想辦法。

《大漢西域》 第130章 奴兵的培養(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