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37章 秦軍東線 (第1/2頁)

劉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藍氏城,秦軍東線中軍所在地,秦王劉胥和王后公孫嫣親自統領著各路大軍。他們麾下擁有鳳營、神策軍、金吾左衛、陷陣左右軍、射聲左軍以及左右驍衛等精銳部隊,總計兵力達六萬五千人。

在康居邊境,安息木鹿城外,秦軍東線右側,由龍驤左將軍劉志率領軍隊。劉志,乃是中山靖王的後裔,也是秦國的宗室成員。在推恩令實施後,中山靖王的兒子們數量眾多,但每個兒子所分得的封地卻相對較少。

劉志並不滿足於僅僅擔任一個小小的亭侯,於是在秦王五年時選擇加入秦國,憑藉他的宗室身份進入了神策軍,並跟隨秦王四處征戰,憑藉戰功晉升為龍驤左將軍。

他帶領著龍驤左右軍、先登左軍、射聲右軍、左右武衛等部隊,共計六萬人馬進攻安息的木鹿城。

而在罽賓喀布林城,秦軍東線左側,則由虎賁左將軍李雉負責領軍。李雉曾是秦王羽林孤兒營中的一員,與秦王有著三十年的交情。他為人謹慎,是羽林中十位將領中官職最高的。

李雉率領著虎賁左右軍、先登右軍、左期門軍等軍隊,總計三萬餘人,向特拉發起了攻擊。

在這三路軍隊中,秦王面臨的敵人數量最多,而劉志則需要攻打堅固的城池。相比之下,李雉的處境最為輕鬆,因為他所處的位置距離蘇西亞最遠,所要攻打的特拉城牆低矮且士卒稀少。此外,特拉雖然統治地域廣闊,但人口稀少。

士兵們都非常渴望戰鬥,但由於後方的僕從軍和印度奴兵尚未調遣過來,劉胥決定讓李雉率先行動。一旦攻破特拉地區,他們就可以前往蘇西亞、藍氏城、喀布林三地的交界處,並在此地安營紮寨,但不得強行進攻。

至於中軍和右側,則利用投石車、弩車弩炮以及闕張弩的射程優勢,慢慢地射殺前方的敵人,避免與敵人短兵相接,只需逐漸消耗敵軍的實力即可。

秦國在印度現有背嵬左右軍,分別在北印度和南印度總督府,這兩支軍隊是秦軍在印度的王權展現,地位重要,不可調離。

此外,還有三個最早組建的僕從軍軍團,分別是靖綏軍、靖安軍、靖國軍。其中,靖綏軍在北印度,由於這裡戰事頻繁,暫時無法調動;靖安軍在中印度,這裡相對較為安定,只需要留下一萬中軍鎮守,其餘部分可以前往其他地方支援;靖國軍在南印度,這裡剛剛平定不久,需要留下中後兩軍兩萬人協助背嵬左軍鎮守,其餘三軍則可前往劉胥麾下。

與此同時,還會有二十萬名各色奴兵跟隨僕從軍一同調往前線。這些奴兵將由十部八部眾負責指揮。而八部眾原本有三十六部,但在調撥給海軍六部之後,只剩下了三十部。

他們是秦國統治印度奴兵的關鍵力量,此次調撥三分之一已經是極限。這樣的安排既考慮到了各地的實際情況,又保證了秦軍在印度的軍事力量部署合理,能夠有效地應對各種可能出現的情況。

目前秦軍能夠調動的全部兵力就是這些了,如果要讓這些軍隊全部到達前線,至少需要兩個月的時間。在這兩個月內,秦國將無法發動全面進攻。

至於衛所兵和郡縣兵,情況也不容樂觀。衛所兵中的前軍都督府的兵力分散在遠東地區,難以迅速集結。中軍都督府不僅需要派遣軍隊駐防康居、大益、花剌子模等地方,還要承擔王都安西城的防禦任務。

左軍都督府的人員已經全部派往印度各地駐防,但仍顯不足。而後軍和右軍都督府雖然有部分兵力,但他們已經前往雪域高原,距離太遠,難以調集。

至於郡縣兵,他們忙於守城和運輸糧草,除非不顧一切,否則一般情況下不會被調動。

李雉接到命令後,毫不猶豫地率領軍隊出征。在行軍途中,秦軍士氣高昂,戰鬥力強大,輕易地突破了敵方的防線。

然而,當他們接近特拉時,卻發現敵人早已做好了準備。特拉的城牆上方站滿了士兵,他們手持弓箭和投矛,嚴陣以待。

李雉並沒有被眼前的困境嚇倒。他沉著冷靜地分析形勢,制定了新的作戰計劃。

他命令士兵們分成小隊,利用地形掩護,悄悄地接近城牆。同時,他派出弓弩手,對城牆上的敵人進行騷擾。

在李雉的精妙指揮下,秦軍逐漸佔據了上風。他們成功地破壞了敵人的防禦工事,為攻城創造了有利條件。

最終,經過一場激烈的戰鬥,秦軍成功攻克了特拉。而後分兵四掠,將這一地區的男丁盡數抓走前往三城交匯口。

在李雉取得勝利的同時,各支援軍陸續抵達前線,中軍面前

《大漢西域》 第137章 秦軍東線(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