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部分 (第1/4頁)
那年夏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損減少到1。13億元,同比減虧11億元。產糖大省廣西的製糖業已整體扭虧為盈。強行關停並轉這一行政手段,對於國有企業的扭虧為盈起了相當作用。到了2000年上半年,全國鋼鐵企業的效益普遍好轉,大多數企業已經脫虧解困。只是煤炭企業的困難大一些,2000年整個行業還沒走出虧損的陰影。
這就是中國經濟的特點,最終的代價和損失是由農民和集體經濟來承擔的。我把中國的這種經濟調整做法比做“挹此注比”和“抑本求末”。這是2000年上半年全國工業形勢和效益出現了明顯的好轉而只有農業處於停滯不前狀況的根本原因。看看這一年前三季度全國工業經濟的效益,工業企業盈虧相抵後實現利潤總額2841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倍。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企業盈虧相抵後實現利潤總額1609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7倍。如果一個國家的經濟是“挹此注彼”型經濟,那麼一個部門贏利了,就肯定是另一個部門虧損了。代價在各部門中是相互轉移的。因此,我們在看到國企扭虧為盈的同時,也應意識到另一些企業'民私營企業'正在扭盈為虧。但遺憾的是,媒體對這些數字很少報道,統計部門也不公開這方面的數字。
不過,農村的數字是有的。近兩年來,農民收入的增幅都在2%左右起伏。許多地區的農民收入實際上是負增長。譬如我家鄉山東煙臺,前些年蘋果都買到1。5元一斤,現在只有四五毛錢。糧食價格自1996年之後節節下降,從平均七八毛錢降到四五毛錢。按社科院社會學所陸學藝先生的統計,最近四五年間,農民在農產品降價方面減少的收入至少有6000…7000億元。加上打工人數的減少和收入減少,我估計近四五年裡,中國農民至少減少了大約1萬元的收入。這樣大的變化,中國消費能力的天平怎能不傾斜!
回頭看改革開放之初那幾年,由於在政策上向農業傾斜了幾年,結果,從1978年到1984年,農民的人均收入連續6年大幅增長,最高增幅達到15。6%。農民的富足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社會需求,使這些年裡中國的生產加足馬力都滿足不了社會需求。但自1985年之後,農民收入增幅開始下降,到了1999年,農村居民的收入增幅已下降到3。8%。2000年進一步降到2。1%,全年人均純收入僅為2253元。2000年上半年,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6248億元,增長10。1%,其中城鎮居民消費12033億元,佔74%,縣以下農村消費4214億元,僅佔2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08元,增長8。7%,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1013元,僅增長1。5%。請大家想一想,這麼一幅狀態中國經濟怎麼能高速發展!
城鎮居民本來收入就高,但增幅度卻高。農民收入本來就少,增幅卻低。這兩個數字反映的問題是:中國社會城鄉兩大群體之間的貧富差距正在越拉越大。中國農民的收入狀況已經處於歷史的最低點。我國城鄉居民的收入差距在80年代初大約為2:1,90年代後這一比例持續上升。趙人偉先生是社科院經濟所專門研究國民收入的老專家,按他的計算,1999年城市居民與農村居民的收入差距已達到4:1,而人大財經委員會的委員於祖堯先生估算出的比例數字更大,他認為兩者間的比例為5:1甚至6:1。在世界上,城鄉居民的收入差距超過1。5:1就算高的了。可見中國的城鄉差距有多麼大。
實際上如果扣除統計上的修飾,這幾年間,許多地區的農民收入是負增長。從統計數字上看,在1992年以前,中國農村的消費品零售額都是大於城鎮的,但從1993年以後,城鎮消費遠遠大於農村'見下表'。另外,在1993年以前,農村消費對GDP總量的貢獻一直維持在25%以上,但現在已下降到22%左右。'見附表'
附表:全國城鄉人民生活消費
年份 城鎮人口'億' 農村人口'億' 城鎮人均收入'元' 農村人均收入'元' 城鎮人均消費'元' 農村人均消費'元' 城鎮消費品零售額'億元' 農村消費品零售額'億元'
1990 3.1 8.4 1387 630 1688 571 3900 4400
1995 3.5 8.6 3855 1550 4874 1434 12000 82000
1999 3.9 8.7 5854 2210 6665 1973 19000 12000
摘自《經濟日報》2000,7,31
《國民待遇爭議解決》 第38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