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 (第1/4頁)
那年夏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柏拉圖透過對人的研究得出這一理論,比起東方國家有一定的進步性。透過對人和自然的研究,古希臘和古羅馬的政治都注重“法”的作用。這些國家的人民更崇拜自然的規律,即法的原則,法治原則。而東方國家走上了一條對神和人崇拜的道路,天人合一的道路,人治成了政治的主要特徵。但是,中世紀之後,歐洲人加重強調自然法,加重強調王權之外的神聖的自然法則,使社會走上了法治的迴歸之路。而中國,由於強大而嚴酷、漫長而持久的封建專制統治,卻持續地走上了一條人治崇拜的不歸路。
現在看,中國秦漢以來的政治統治,是武力與迷信結合的產物。周朝以後,君權便更多地大於神權了。有什麼樣的君權待遇就是有什麼樣的民權待遇。今天可以直接看到封建時代中國國民待遇的著作是一大批古代書籍。例如,孔子在《論語》中說:“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唯上智與下愚不移。”這些話可以看出春秋戰國時代人民的待遇,只有被統治、聽命令、被奴役的權利,沒有動腦子思索和自作主張的權利,沒有知情權。孔子這句最反動的話直到今天都在中國社會里發生著作用。看看今天社會的資訊透明度,很多事情仍然是捂著包著,不願讓人知道。春秋時代是個禮儀繁瑣的時代,所謂的禮,便給社會上各種身份的人規定的各種待遇。身份不同、地位不同,所獲得的待遇就不同,舉止行為也不同。
當然,國民待遇的內容很多,有政治待遇、經濟待遇、人格待遇等。經濟待遇取決於政治待遇,反過來,經濟待遇也影響政治待遇。中國的封建社會是一個靠王權和神權統治的社會,人民的權利極其微弱。在這個社會生態群落裡,各種人的人身待遇不一樣,有君王、大臣、將相、官吏、商賈、文人、手工藝者、農民、僕人等。在這樣一個等級社會里,越是下層的人民人身從屬性和依附性越大,待遇越低。即使是自耕農,也不一定完全獨立。封建社會可以說是一個迷信、法律與暴力兼施的社會。
2,等級制社會形成的另外一些原因
力量和智力的差異是導致待遇差異的重要原因。但在世界各國的發展史上,除了力量之外,仍有一些因素可以導致待遇差異和身份歧視,例如膚色和人種。以印度的種姓制度來說,導致這種歧制度的最初原因便是膚色和種族。對比之下,中國在漫長的歷史演進過程中,儘管有過多次的民族融合,也沒出現印度那樣的種姓制度,實在是中國文明的一個特點,也是中國人一大幸。為什麼中國沒有出現種姓制度?有學者認為中國在地理上處於青藏高原的東側,由於西部天然的地理屏障,中國在歷史上與西方民族處於空前未有的隔絕條件下,沒有出現印度那樣的民族混合。即使有民族融合,也都是在黃種人範圍內的融合。在偏於一隅的東亞大陸上,漢族人口最多,勢力最大,因此在漫長的民族融合中,始終未出現因膚色和長相而產生的隔閡和分離。另外重要的是,在中國以及周圍這一片地區,人種幾乎都是同一人種。無論朝鮮、越南、日本、緬甸、泰國還是蒙古,人種都是黃種人。所以,在同一膚色的人種中很難產生種族的歧視。
印度與中國就不同。所以,在研究等級制怎麼形成的這一問題時我決定借用印度的例子與中國做一橫向比較。在地理位置上,印度與今天的土耳其、義大利、埃及等國沒有不可逾越的天然地理屏障。各個民族可以在伊朗高原、巴爾幹半島和義大利半島之間自由的往來,而這些地區的人種差異比較大。譬如亞利安人是白種人,印度次大陸上的居民膚色黝黑。大約在公元前 1500年前後,北方的雅利安人翻過印度北部的山脈進入印度北部。從此,印度雅利安人最後發展起一個與他們西面的親族亞利安人根本不同的文明,即種族歧視文明。
印度雅利安人早期與其他地區的雅利安人一樣,劃分為武士貴族、祭司和平民這三大等級。他們本來沒有與社會等級有關的種種限制,如世襲職業,限於同一等級內通婚的規定等。但到了公元前500年時,種姓等級制度開始誕生。種性等級制度為什麼誕生?膚色可能是一個最重要的因素。梵文中的種姓——瓦爾納一詞,意即膚色。
雅利安移民非常清楚自己和當地黑土著在膚色上的差別,稱土著為達塞人,即奴隸。由於雅利安人有強烈的種族優越感,所以極力阻止與受他們鄙視的臣民混合,從而發展起四大世襲種姓的制度。這四大種姓分別是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前三個種姓由雅利安人自己的職業等級即簽上、武士貴族和農民組成。第四種姓留給土著達塞人。達塞人不得參加宗教儀式,也沒有其
《國民待遇的實質是什麼》 第6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