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6部分 (第1/2頁)

披荊斬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逝過一般,兩人騎著車在曾經的操場上一圈又一圈地徘徊。其中雖然沒有血淋淋的場景,但是卻表現了日本少年過早地學會了打假鬥毆等暴力行為,並組織了自己的小幫派,之後還加入到黑社會中,反應了一系列青少年暴力問題。

。。

第三章 思想上的矛盾者(1)

一、必然性和偶然性

在“知傷感之心”的前提下,和歌可以喚起統治者的自然之心,讓他們同情被統治者,為了被統治者的幸福進行統治。他相信,只要統治者對和歌深有體會,他們就會“憐憫之心油然而生,將不會做對社會不利的事”。統治者和被統治者打成一片,“萬人對萬人的鬥爭”就不會在日本社會上演。

日本人喜歡將意志掩藏起來,不代表日本人沒有意志,如果他們沒有意志的話,也就不需要費盡心思地掩藏它了。但“掩藏”卻註定了面對近代化轉型期時,日本人會有和西歐人不同的看法。

17世紀中期,英國開始了近代化歷程,英國人霍布斯敏銳地察覺到英國的變化,資本主義原始積累期的殘酷和血腥讓他憤怒,他感慨人和動物一樣,為慾望驅使,人類也可以像豺狼一樣野蠻。在無政府的自然狀態,總有一天,萬人對萬人的鬥爭會在人類社會上演。

對此,西方人強化了政府權力和法律的作用,藉助二者的力量,維護社會穩定,避免人類社會淪為“弱肉強食,適者生存”的動物社會。法律和權力的強化,實際上就是人類自律意識的強化、意志自我規範作用的強化。

近代工業的發展讓人類和自然世界脫離開來,人和人分離,產生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對此,霍布斯等近代哲學家採取了以毒攻毒的辦法,利用意志的自我規範作用來限制意志本身。

日本在發展的過程中,也感覺到社會問題越來越多,但他們對待這些問題的方式,和西方人大相徑庭。

霍布斯把“萬人對萬人的鬥爭”當作一種自然狀態,所以才主張用人的意志規範混亂的社會狀態。和霍布斯的看法相反,日本人眼中的自然狀態是平靜的、祥和的,在自然社會中,人就像其他生物一樣,安寧地生活著。本居宣長甚至認為,社會在自然狀態下根本不存在什麼問題需要人來解決。

西方人眼裡的自然社會混亂野蠻,日本人眼中的自然社會和諧安寧。對自然的不同看法導致二者解決問題的方式不同。

本居宣長認為,無所不能的神控制著日本的人倫世界。因此,人無需再對人間施加統治,只要人人順應自然,順應神的意志,在情感的自然流露中,日本社會就可以實現長治久安。

在“知傷感之心”的前提下,和歌可以喚起統治者的自然之心,讓他們同情被統治者,為了被統治者的幸福進行統治。他相信,只要統治者對和歌深有體會,他們就會“憐憫之心油然而生,將不會做對社會不利的事”。統治者和被統治者打成一片,“萬人對萬人的鬥爭”就不會在日本社會上演。總而言之,宣長徹底排斥了人類的作為,認為世界上本來就不應該存在“如何統治人世”的問題,既然問題都不存在了,又何必尋找答案?日本人只要按照神的意志生活就好了。

儘管一切都是神安排的,但凡人總是摸不透神的意志,與其說命運掌握在神手裡,不如說命運掌握在和自己發生關係的他人手中。即便命運是由神把握的,人也要在和他人的往來中體會命運。因此,任何一個人都要解決自我和他人的問題,日本人也是一樣,社會越發展,人的選擇權力越多,自我和他人的差異就越大,對個人來說,未來的不確定性增大,什麼情況都有可能發生。

在現實生活中,想要“遵循神的意志”可不是容易事。日本人透過將人類社會與自然同一化,掩蓋人的意志,解決人類社會與自然世界的矛盾,但日本人又用什麼方式,面對充滿變數的未來呢?日軍在二戰中的行為方式以及現代日本的保險制度,都集中反映了日本人應對不確定性事件的態度。

在二次大戰中,美軍是日軍的主要對手之一。交戰之初,對是否能贏得戰爭的勝利,日美雙方都沒有十足的把握。美軍實力雄厚,財力超群;日軍鬥志高昂,在亞洲戰場上肆虐囂張,兩方各有優勢。雖然日美兩國都採取了相似的現代官僚組織用來指揮戰事,但二者的行事風格截然不同。

美國人在制定作戰計劃時,總是儘可能考慮戰場上有可能發生的情況,他們不單單會對某次戰役進行籌劃,還會認真思考如何應對戰爭失利的情況,以便在發現自己處於不利地位時,迅速採取對策。即使戰鬥不

《大和日直》 第16部分(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