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 (第1/4頁)
嘟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饔虻摹L鋪�謖旯廴�輳�629)離境西行,貞觀十八年(644),負經東歸。路經樓蘭/鄯善故地,是他在西域的最後一段行程。《大唐西域記》中,玄奘這樣記述樓蘭王國故地見聞:
(東入沙磧)行二百餘里,到尼壤城,“蘆草荒茂,無復途徑”,卻不見居民。
行四百餘里,至覩貨邏故國。“國久空曠,城皆荒蕪”。
東行六百餘里,到且末。“城郭巋然,人煙斷絕”。
東北行千餘里,“至納縛波故國,即樓蘭地也”。不但未見居民,連其地也成為“故國”。
所謂“尼壤”,就是尼雅,故地在新疆民豐。“覩貨邏故國”,“覩貨邏”即吐火羅,故地當在安迪爾河附近。“納縛波故國”,“納縛波”,即納布、納缽,一般認為是“新”的意思。
自法顯西行兩百餘年後,整個樓蘭王國的故地都成為無人定居的荒野。許多存在至今的樓蘭時期的古城、古遺址,廢棄都已達一千四五百年。那個立國久於漢唐,國脈延續至少七八個世紀的“來歷不明”的古國樓蘭,在大國勢力脅迫、擠壓間居然生存下來,一遇時機就能得到發展,此時卻在自然界的懲罰及連年的戰亂中覆滅得一乾二淨,就像流經沙原的疲弱小溪,流水完全滲入地下。就像山澗源於雪峰的河流,無聲無息地跌下瀑布。那生命力極強、再生能力極強,適應性亦極強的神秘古國樓蘭,就這樣閃身走出中國史籍,把它謎一樣的歷史,留給執著的史學家去探研。
古國覆滅三部曲
據南北朝時期的史書,我們能夠獲知樓蘭王國覆滅的基本經過。
在十六國時期,有一個建都於涼州(即今甘肅武威)的小國——北涼。統治者是世居於盧水的匈奴人,因曾官“左沮渠”,所以就以沮渠為姓。北魏太延五年(439),魏軍攻下北涼首府,末代君主沮渠牧犍降,北涼亡國。而沮渠牧犍的弟弟沮渠無諱避兵鋒遁至敦煌,並準備西渡流沙,入據西域。他首先派遣弟弟沮渠安周進擊鄯善,鄯善王比龍恐懼欲降,正好這時北魏出使天竺(即今印度)、罽賓(即今克什米爾)等地的使臣東還,因河西戰亂,道路不靖,全聚集在鄯善。於是使臣們便勸比龍出兵拒敵,並動員一切力量參戰。沮渠安周打了幾仗沒有明顯勝負,便引兵退守東城,等待援兵。鄯善王比龍面對強悍的敵人,又得不到支援,便於北魏太平真君三年(442)棄國都不守,率國人之半——約4000戶——西走且末。比龍的世子真達留守王都,不久便向沮渠安周投降。這樣,鄯善王國亂如沸鼎,紀綱不存,社稷無主,西域強國成為一盤散沙。而據守敦煌的沮渠無諱進一步受到北魏的威脅,便西渡流沙,前往鄯善綠洲,一路士卒渴死大半。待沮渠無諱又轉而佔據了高昌,就封鄯善世子真達為鄯善王,顯然沒看上這個多沙少田的地方。
還不待新的鄯善王真達收拾殘剩,重建家園,北魏大軍挾攻下河西的餘威,開始進軍西域。大將成周公萬度歸率5000輕騎兵離開敦煌,渡過流沙。到達鄯善境內時,只見國中百姓全不設防,散居山野。萬度歸令將士不得侵掠當地居民,使鄯善軍民很受感動,望見北魏大旗便率相歸服。真達無險可守,無兵可派,便面縛出都城請降。此後,真達隨胡萬度歸回到北魏都城,而鄯善國則改由北魏大將交趾公韓拔鎮守,並授予他徵西將軍、護西戎校尉、鄯善王的職銜。在鄯善/樓蘭境內,照內地制度賦役其民,如同其他郡縣一樣。
二、經行者的一瞥(3)
此後,僅見《南齊書·芮芮傳》有一段簡略而又明確的文字,示明鄯善王國的最後結局。《南齊書》提到,在南朝齊永明年間(約為永明九年至十一年間,即公元491—公元493年間),益州刺史劉悛派江景玄出使丁零,“宣國威德”。丁零,一般認為就是指崛起不久的北方部族高車。江景玄在出使途中曾路經鄯善,據他親臨其地證實,那時的鄯善又為丁零所破,“人民散盡”。
從《史記》所載的匈奴致漢文帝書中,樓蘭王國首次見於中國典冊,那是漢文帝前四年(前176)的事。到5世紀末江景玄從益州出使丁零,目睹鄯善為丁零所破,人民散盡,前後長達670年之久。而先被北涼殘餘所破,進一步又為北魏兵鋒波及,最後,入據西域的丁零再一次塗炭其地,致使“人民散盡”,構成了樓蘭亡國的“三部曲”。從秦統一中國起,中國歷史上統一中原的王朝,立國最久的,是漢朝。兩漢加起來,也不過400多年。當然,中國史冊中並沒有明確記載樓蘭王國始建於哪一年,公元前176年只是它
《新疆考古與西域文明》 第3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