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 (第1/4頁)
閻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告上公堂。因為兩人私下交往的事情早已經被眾人所知,這樣的結果似乎也是意料中事,縣官便將二人押赴京城,準備問斬。乾隆在閱讀狀紙之時發現張繼賢的狀紙文筆不凡,他一時好奇竟將張繼賢親自提審,確定了張繼賢確實冤枉,並且其才華不俗,便大筆一揮,將二人改判,將張繼賢發配臥虎口,曾素箴則發配到不遠的黑風口。自此兩人穿梭來往在兩口之間,人們便將其戲稱為“兩口子”。
自此,後人便經常用“兩口子”來代表夫妻。
■ 兩面派
“兩面派”一詞源於元末明初時。
元末明初,朱元璋等人領導的起義軍與元軍在豫北的懷慶一帶展開了拉鋸戰,當地的老百姓苦不堪言。他們被逼無奈只好在元軍入城的時候寫標牌歡迎元軍,起義軍進城的時候寫標牌歡迎起義軍。後來有人為了省事,便在牌子的這面寫上歡迎元軍的話,在另外一面寫上歡迎農民起義軍的話,這樣方便的同時又節省原料,人們將其稱為‘兩面牌’。起義軍的大將常遇春好不容易打了勝仗進入懷慶,入城之時發現街上的百姓都掛著歡迎起義軍的招牌,正歡喜之際突然一陣大風颳過,牌子被刮反過來,生性脾氣暴躁的常遇春抬頭一看,發現牌子翻轉過來居然全部都是歡迎元軍的詞語,於是大怒,將製作兩面牌的百姓全部全家屠殺。
“兩面派”一詞其實是由當時的“兩面牌”演變而來,現在人們用它來比喻耍兩面手法或是對有矛盾的雙方都能敷衍應付的人。
三字篇 第四章(3)
■ 兩頭蛇
典出《論衡?福虛》:母問其故,對曰:“我聞見兩頭蛇死;曏者出見兩頭蛇,恐去母死,是以泣也。”
古人認為,見到兩頭蛇是一件非常不吉利的事。據說春秋時期楚國的宰相孫叔敖小時候,有一次單獨出門,遇到了一條雙頭蛇,他便將那條蛇殺掉並且將其埋了起來。回到家之後母親看到他失聲痛哭,他的母親忙問他為什麼哭,孫叔敖回答說:“我聽說見到雙頭蛇的人一定會死,我不久之前外出,看到了一條雙頭蛇,我害怕要離開母親去死了,所以才哭。”他的母親問他:“那現在雙頭蛇在哪呢?”孫叔敖說:“我怕別人再看到它,於是就把它殺掉埋起來了。”他的母親說:“積下德的人老天必然會回報他,你一定不會死的。”果然,後來孫叔敖不但沒有死還做到了楚國的宰相一職。
“雙頭蛇”最初的時候只是一種不祥的蛇,但發展到後來,人們便經常用“兩頭蛇”引申來比喻用心險惡的人。
■ 留學生
留學生一詞最早出現於唐朝時期。
公元618年,李氏滅隋建立唐朝之後,經過一番的改建,唐王朝的經濟和文化空前繁榮。已經派遣了數次遣隋使的日本在公元630年派出了第一支遣唐使,遣唐使屬於外交使節,他們不能在中國逗留的時間過長。在四次派遣唐使之後,日本舉國上下對中國的經濟文化制度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因為遣唐使呆在中國的時間過短,不能滿足他們學習盛唐文化的需要,於是日本政府決定除了遣唐使外,還派遣以學習唐朝先進的文化和經濟政治制度為主要目的留學生和還學生。留學生可以留在中國,學成之後回國,而還學生則需要隨同遣唐使一同回國。公元895年後,日本政府完成了唐文化在日本的移植,加上唐朝政局日趨混亂,日本的遣唐使和留學生的派遣計劃正式被取消。
“留學生”一詞便是從這個時代開始的,它的詞義已經從最初的日本留學生的含義演化為所有正在外國學習的學生。
■ 柳絮才
典出南朝時宋劉義慶的《世說新語?言語》: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
東晉才女謝道韞是東晉名人謝安的侄女,她本人亦才情、口才極為出眾,絲毫不遜於謝氏的男子。謝安非常欣賞她,並經常與她談論一些關於詩歌方面的問題。有一次,謝安問她,《詩經》中她最喜歡哪句話,謝道韞回答說:“吉甫作頌,穆若春風”,謝安聽後便稱讚她獨特的見解和對詩經的瞭解程度。有一天,天上飄著雪,謝安將家裡的小一輩聚在一起,給他們講解文義。不一會兒雪愈下愈大了,謝安高興地問:“白雪紛紛用什麼來表現最為恰當呢?”侄子謝朗說:“用空中撒鹽來比喻應該可以。”謝道韞說:“不如柳絮被風吹起更為恰當。”謝安聽完大笑表示贊同。
“柳絮才”便是從這個故事中得出的,自此,後人便經常用“柳
《笑話別人反而被別人笑話用啥歇後語》 第11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