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部分 (第1/4頁)

炒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雷聲轟隆,暴雨狂風。

幾道白光劃破無盡夜空,又有千千萬萬道赤紅焰火從天降下,散落各處,星星點點的火光,如繁星一般,點亮了大地。

又是一陣震耳欲聾的劇烈吼聲,就連天地都像要被撕裂開來,接著伴隨一道更為明亮的白光,夜空中飄浮的龐然大物赫然顯現,可地下的人們,誰也不知它是什麼,它來自何方,映入眼簾的,只有它那赤紅、灼熱、佈滿長長尖刺的軀體,以及六個正瘋狂擺動,口中含焰的巨龍頭顱。

詭秘的夜空下,風聲、雨聲、雷聲、枝葉斷折聲、碎石撞擊聲、人們撕心裂肺的哭喊聲,匯聚成了一片。

隨著轟然一聲咆哮,長有六頭的巨龍在上空瘋狂舞動起來,一道道紅色赤焰,從它那六隻巨口中噴射而出,彷彿天火一般,四散下落,瀰漫整個夜空。

大地上方,赫然下起一場火焰雨來,鬼哭神號,驚心動魄!

地面正不斷裂開,巨石在空中翻滾,山巒間泥流成河,不遠處的海中捲起了漩渦。

渺小的人們,彷彿身陷熔爐中般四散逃竄,他們絲毫不知,這場災難何時能夠停下……

……

百年後,天殷王朝。

一座破陋的農家屋舍前,一男一女兩名孩童,正各用一根樹枝,撥弄著池塘中的幾片荷花,口中還齊齊朗誦著一首童謠:

“朝求米,暮求面,牽兒兒,轉群山,日日行走琵琶關,如何翻越少年山……”

這首名為的童謠,流傳於景陽鎮一帶。時值天殷王朝仁光年間,只系南方地勢險峻,不利建設,南北兩地的貧富差異頗大,景陽鎮,即坐落於南方地理位置最差一處,四面群山環抱,道路崎嶇,而若想從此處去往北方,則必然要走一條長長的山道,最後再經一個猶如琵琶般的關口,才算踏足北地境內,這條山道,就因那琵琶狀的關口得名,被稱為琵琶關的關道,又名“琵琶古道”。多少年來,琵琶古道上充斥著各種四處流浪的乞討人士,他們一路艱辛,大都妄圖去往北地,結果到了盡頭,卻還要翻越一座名為“少年山”的高山,方能到達霽州。這首童謠,正是當地文人藉此現象,來喻示生活艱難、攻苦茹酸,更暗喻長年深受朝廷乒,民怨極甚。

而就在景陽鎮十幾裡開外之地,另有一座與之毗鄰,卻更為落後和窮苦的城鎮,名為青潭鎮。一入青潭鎮,便見一條寬寬長長,四通八達的苔蘚石子路,沿路一直向北,可見一座看似枯黃的矮山,矮山之頂,還有一座同樣泛黃的道觀,顯得極其破舊,此即方圓幾百裡僅有的一座道觀,名叫枯葉道觀。可惜雖是道觀,看似卻已不大履行道家事務,整間道觀,只有一掛名道長,及兩個年幼的小童,只因青潭鎮稅賦本身微薄,又無法給朝廷提供額外供奉,故朝中專門管制各大道派道觀,極具權威的四大道會,於幾年前已將枯葉道觀的太極印剝奪,令其不得再行使道派事務。

所謂太極印,是由四大道會授予,被允許可行使道派事務的一種紅木製的法印。若無太極印,就意味著此道派未被朝廷承認,道派中人,就不得任意傳授道學道術,且不能成立道觀,若違此規,將受嚴懲。故此時此刻,枯葉道觀人丁稀落,僅留那兩名幼童在門前打掃,整間道觀內都不見一人。

可於後山,一隱蔽的樹蔭之底,卻聽一渾厚、蒼老的嗓音正在響起:

“人天合一,虛心實腹,無為而治,不言之教……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遊無窮……”

一棵大樹底下,盤坐著一位白袍裹身的老者,老者身前,還圍坐不少年紀輕輕的弟子,小到十歲,大到也不過二十出頭,皆盤坐在一蒲團上,細心聽著老者授道。

“佛家重慧根,道家同樣以慧識資質為本,且誠心向道,方有所成……”

這名臉頰消瘦,神色嚴峻的老者,正是枯葉道觀的觀主仲玄道長,自被四大道會剝奪太極印後,仲玄道長向來就在這被大樹遮蔽的樹蔭底下授徒,悄然行事,倒也未被四大道會察覺,而平日裡,弟子也能有數十人左右,幾乎都來自青潭鎮上,可於今日,在他身前,卻有二三十人。

“自道生無極而始,無極生太極,太極又生兩儀,兩儀又生四象,四象再生八卦,從無至有,由虛入實,道亦無窮無盡,變幻繁多……”

仲玄道長神情舒展,依然滔滔不絕地講述道家之學,卻不料樹上傳來一清脆笑聲,且聽那聲音說道:

“喂,道長,您說的這些實在太無聊啦,趕緊說些有意思的吧!”

《道醫程信湘》 第1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