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9部分 (第1/2頁)

愛之冰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txt小說上傳分享

後記 管理學習的七年之癢(1)

我早在1993年就進入企業工作,並迅速成為傳統意義上的管理者,但是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我不懂管理,也沒有真正學習過、思考過管理。在2001年,我才真正成為管理的學習者和思考者。

2001年的夏天,我在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學習一年之後,到位於夏威夷的美國東西方中心做研究助理。分配給我兩個題目,一個是藥品專利的跨國保護,另一個是比較歐美和亞洲不同的公司治理模式。就後一個題目,我寫成了一篇英語論文《亞洲資本主義與中國資本主義:從公司治理的角度》。文章很幼稚,卻是我深入思考企業管理問題的開始。

2002年的春季學期,是我在哈佛的最後一個學期,選修了兩門與企業管理直接相關的課程。一門是肯尼迪政府學院的“公司財務與資本市場”,另一門是哈佛商學院的“競爭力的微觀經濟學”。後一門課,是管理大師波特教授主持開設的一門新課。

我這樣記錄過波特教授的一堂課:

這是難忘的一天:2002年2月5日,我坐在哈佛商學院的教室裡,聽邁克爾·波特教授,世界頂尖的研究競爭力的大師,開講他精心設計的一門新課:競爭力的微觀經濟學。樓外是新英格蘭寒冷的冬天,室內是波特教授高屋建瓴、熱情洋溢的講演。

在討論過諾基亞的案例後,波特為這門課定調。他說:“關於競爭力有各種各樣的定義。在這門課上競爭力只有一個意思:生產率。生產率不是每單位生產要素——資本、勞動力、自然資源等——產生的量,而是產生的價值——顧客付給你的價格。”

波特還說:“你在哪個行業競爭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如何競爭。你可以以一種低效率、低技術的方式做鞋,一雙鞋賣50美分;你也可以像義大利人那樣做鞋,一雙鞋賣500美元。”以後的課上,他多次強調同樣的觀點:是否具有競爭優勢,與所謂的高科技(如資訊產業)或低科技(如製鞋)產業無關。

這門課對我很重要,重要的不是教會了我“五大力量模型”或者“鑽石模型”,而是波特告訴我們:國家的競爭力,取決於企業的競爭力,宏觀經濟政策的用處不大。也就是說,我在肯尼迪政府學院學的那些政策工具沒有用(參見我的《在哈佛學管理》一書)。當然,波特只是強調硬幣的一面。但是,他讓我真正意識到了這一面的重要性,積極地思考起企業管理的問題來。

2002年夏天,我離開哈佛之前,在哈佛商學院的貝克圖書館借過一些企業管理的書。記得其中一本,是德魯克的《管理:任務、責任、實踐》。當時跟其他書一起翻過,並沒有留下特別的印象。但是在隨後的兩三年中,我越來越發現德魯克的偉大,從他的思想中受益良多。

2002年8月底起,我接受了《世界經理人》(當時還叫《世界經理人文摘》)總編輯的工作。作為一本管理雜誌的總編輯,我閱讀、採訪、觀察、交談、思考。因為《世界經理人》是在納斯達克上市的環球資源公司的一部分,我也算是一個經理人,我實踐、觀察、交談、思考。企業管理真正成為我思考的重心。

2003年春天,我採訪過海爾集團CEO張瑞敏。採訪過後,當時的感覺是張瑞敏不錯,但是如果說這就是中國數一數二的CEO,那麼也未免讓人有點失望。但是,隨著時間的流失,隨著我採訪、接觸過的CEO、經理人越來越多,我才發現:我對經理人的期待標準應該降低,張瑞敏已經非常了不起了。

管理得好的公司是很少的,偉大的經理人是很少的。這是我這幾年觀察和思考得出的一個主要結論。在中國經濟高速成長的大背景下,許多公司和經理人取得了成功。但是,基本上不是管理的成功。我曾經寫過一篇短文,叫做《只有單腿獨立才能成功》,全文如下:

成功的經驗有三種。

第一種是可以複製的經驗。MBA課程上的案例分析,還有《從優秀到卓越》這樣的管理暢銷書,就是試圖總結這些可以複製的經驗。

後記 管理學習的七年之癢(2)

第二種是不能複製的經驗,只能在當時當地的特定情形下生效的。

當然,在這兩者之間,沒有絕對的界限。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管理真理,也沒有完全不能參考和借鑑的管理經驗。

還有第三種,其實是運氣,是偶然,連經驗都算不上。

著名心理學家斯金納(B。 F。 S

《管理的真相培訓》 第9部分(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