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出征剿捻 (第1/2頁)
琳琅歲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陳濟懷專門趕往江寧,向二哥介紹了購造船艦的打算。 現在的情形很清楚,英國人推薦的船,是絕不能買的。 而且瞧英國人這架勢,水師營若向別國購船,定會引起他們的不滿。 如此一來,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陳濟懷只得暫時放棄外購船艦的計劃。 想要儘快獲得戰船,眼下唯一可行的途徑,就只能由浦江造船廠自行建造。 浦江廠雖從未造過軍用船隻,但建造商用船舶的經驗已經很豐富了。若尋得一些技術支援,可以嘗試一下。 儘管當前自行造艦,必然會存在見效慢、起點低、設計不夠先進等各種不足。但從長遠發展來看,卻是必由之路。 浦江廠造戰船,可以積累經驗,鍛鍊建造技藝。待日後江陰的水師營造船廠建成後,就可以進行技術轉移。 藉以實現,由商業船廠帶動軍用船廠快速步入正軌。 陳濟方聽了四弟的講述,深以為然。 初建水師著實不易,在諸多限制下,也只得如此,竭力前行。 他對陳濟懷的決定,表示堅決的支援。也告訴他儘可放手去做,不要有所顧忌。 談完水師的事,兄弟倆又聊了些旁的。 陳濟方向四弟出示了,最新從京裡傳來的信函。 那是奕?的來信。 他對陳家兄弟不願爭海關衙門之位,表示了惋惜。但也表示能夠理解。 此外他也透信兒給陳濟方,說朝廷已決定駁回陳濟生的開缺請求,並將晉他為首任江蘇海關司使。 旨意不久就會下達。 這些都與陳家兄弟之前的預料相符。 而另一封稍晚些時日發來的,文祥的信中,則透露,朝廷已經定下海關衙門的首任管理大臣,將由軍機大臣、戶部尚書寶鋆,兼領。 關稅從戶部移至海關衙門。 海關衙門又由戶部尚書兼領。 這清廷換湯不換藥的玩法,自然又引起陳濟懷的一番嘲諷。 恭、文二人傳來的資訊,都是準確的。沒過多久,陳家諸兄弟就見到了相關的旨意和邸抄。 陳濟生領受了任命,掌管了江蘇海關使司,依然留駐在上海。 陳濟懷繼續操勞於水師營的事務,樂此不疲。 就這樣半年多過去。經過戰後的恢復重建,江南之地,也在逐漸洗淨創傷後,又重新煥發出了新的生機。 可是在江北那邊,卻又是另一番景象。 自曾國藩以欽差大臣之權,領兵剿捻以來,雖然方略並沒什麼大的失誤,卻始終難收成效。 捻軍在蘇北、皖北、河南、山東、湖北等地,活動猖獗,屢次突破湘軍、淮軍的防線。 這讓清廷十分擔憂和不滿,終於下定決心要進行調整。 為此,於深秋之際,朝廷連出了三道諭令。 其一,著曾國藩入京面聖,隨後轉任直隸總督。 其二,命李鴻章為欽差大臣,接辦剿捻事務。 其三,令在籍的陳濟雲出山,亦授欽差大臣關防,並率領商團一部北上,襄助李鴻章剿捻。 發給陳濟雲的上諭,是經由陳濟方轉達的。 陳濟方收到諭旨後,就專程趕往了蘇州。這既為傳遞諭旨,更是要同兄長面議一下。 對於朝廷這次的命令,陳濟雲是必須要遵從的。這一點毋庸置疑。 兄弟倆要商議的,則是相應的安排。 此前剿捻的主力,一直是湘軍和淮軍。而兩家軍力的消長情況,卻是大相徑庭。 如今的湘軍,由於曾國藩刻意的裁抑,兵力所剩無幾,已然式微。 淮軍則不然,經過屢次擴增,人馬已逾七萬,儼然成為大清國內兵力最盛的地方武裝。而且還在不斷的擴充。 曾國藩剿捻失敗的原因,就與這樣的軍力結構有很大的關係。 淮軍勢大,是剿捻的核心。而曾侯爺卻無法有效的統馭這支虎狼之師,終致無功。 這個緣由,在朝廷裡,明白的人倒也能看得清楚。這才有了讓李鴻章接任這一出。 原本這就足夠了,但朝廷又讓商團也參與進來,其中的內涵,就有些微妙了。 商團現下,總員不過兩萬五千人。軍力較弱,而且還要分兵駐防塘、沽地域,實力更加分散。 也正是因此,在之前剿捻的過程中,商團才未被徵調。 現在,情況變了。 若以商團現有的軍力,北上之後很難發揮更大的作用。 是否要擴充軍力呢?陳家兄弟倆之間,出現了不同意見。 陳濟方認為,如今捻匪勢盛,連破曾國藩的大軍,以致朝廷震動。所以才讓陳家和商團也介入之中。 況且捻匪活動地域,涉及蘇、皖兩省,皆為兩江總督治下,商團出征責無旁貸。 既然名正言順,他覺得,這是一個機會,一個趁機擴大商團戰力的機會。 利用這個契機,商團可以像淮軍那樣,堂而皇之的進行擴軍,至少可以恢復昔日的規模。 但陳濟雲卻持不同的觀點。 對於他來說,清廷要他帶領商團參加剿捻這件事兒,是很值得玩味的。這應該又是朝廷慣用的制衡之術。 因此以他的想法,商團應在原有軍力之內,抽調部分北上即可。除了補充戰損而進行的徵募外,絕不該大肆擴張。 既然朝廷的旨意,是讓他“襄助”,那
《開篇激戰八里橋》 第49章 出征剿捻(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