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 (第1/4頁)
雨來不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聽就算了。”這樣,徐向前和陳昌浩只好按張國燾的意見辦,結果部隊勞而無功。
不久,張國燾又故技重演。放下電話,徐向前直嘆氣,說:“可惜呀,可惜!眼看到手的一塊‘肥肉’吃不到了呀!”站在他身邊的李先念說:“‘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嘛,你叫我們往哪裡打,就往那裡打,我們聽總指揮的!”徐向前說:“好!我們來了機斷專行,這回就是犯了錯誤也不聽他的,錯了我負責!”當即集合兵力,經過苦戰,打了勝仗,取得反六路圍攻的勝利。類似的“反抗”,在徐向前來說,並不多。這不是因為他天性“隨和”,而是嚴酷的戰爭環境要求軍人絕對服從。他不僅這樣要求下級,也這樣要求自己:理解的要服從,不理解的也要服從。他非常看重革命隊伍內部的團結一致。許繼慎被害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經常講張國燾是老右傾機會主義,引起張國燾的厭惡。徐向前雖然也對張國燾有看法,但還是勸許繼慎不要這樣講,講了於事無補,反而影響團結。為了顧全大局,徐向前對張國燾的寬容和忍耐達到了極點。或許正因為他性格中有這種中立乃至消極的成分,所以得以見容於張國燾和江青這些“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野心家。
文革期間,徐向前出任全軍文革組長,雖是毛澤東的決定,卻是江青提議的。在江青看來,徐向前年老體弱,因多年有病對幹部情況不熟悉,一定不會多管閒事。而作為全軍文革顧問的江青,就可以借重徐向前的名義,唯所欲為。她沒有料到,徐向前既是一個隨和的人,也是一個認真的人,對黨交給的任務決不敷衍了事。他拿出了當年躺在擔架上指揮戰鬥的革命精神,上任伊始,決定狠抓軍隊的穩定。這顯然和林彪、江青一夥的想法格格不入,從而埋下了日後被打倒的禍根。
在軍事指揮上,徐向前以靈活多變而著稱。但在政治上卻缺乏政治家的韜略,不擅變通。出任全軍文革小組長後,他除了開會,還要接見“造反派”。不論白天、晚上,一糾纏就是好幾個小時,害得他的頭疼病經常發作,疲勞不堪,火氣也大,說話有時“出格”。常常為一個人的問題,或一句話不符合“造反派”的口味,被糾纏不休,周總理對他說:“你和他們打交道,要掌握8個字,就是‘多聽少說,多問少答’。”
窮於應付的徐向前,最終還是被打倒。
因為沉默寡言而逃過了張國燾的魔掌的徐向前,為什麼到晚年反而變“外圓內方”而為針鋒相對了呢?請看下一節:
3。3 “闖宮”與拍案
海倫曾經這樣描述徐向前“他看上去顯得憂鬱、沉靜、態度謙遜、拘謹、言語不多,偶爾露出一種孩子式的微笑。”這是中年時代言行謹慎的徐向前留給人們的一般印象。人到老年的徐向前,出任全軍文革組長後,“一度闖宮,兩次拍案”,幹了三件大事,捅了三次馬蜂窩,令熟悉他性格的人大為吃驚。這一“突變”意味著什麼,又說明了什麼呢?
徐向前上任前後,各地的“造反派”無法無天,到處搶檔案、查抄檔案、衝擊軍事機關、搶劫武器彈藥……軍隊指揮失靈,無法擔負戰備任務。徐向前請示林彪、江青,不是說休息了就是剛吃了藥,總是不予理睬。徐向前心急如焚。
1967年1月24日晚飯後,徐向前實在憋不住了,決定要“闖宮”——坐車直趨林彪住地毛家灣。當時,林彪、陳伯達正在交談。徐向前不宣而至,林彪很不高興。徐向前開門見山,向林彪講了目前軍隊的混亂狀況,說:軍隊要穩定,這樣亂下去不行,要搞幾條規定,如不能成立戰鬥組織、不能隨意揪鬥領導幹部、不準奪權等等。身為十大元帥之一的林彪也深知部隊穩定的重要性,況且他主持軍委工作,軍隊亂了他也交代不了,於是連連點頭稱是,並當即口述了穩定軍隊的“九條”。“九條”經軍委討論透過後,又送到鉤魚臺請中央文革再加討論,改為“七條”。因為林彪參與制定,江青不便反對,但她很不滿意。在中央文革討論時,她坐在一個角落裡陰著臉,冷言冷語地說:“向前同志老了,不能工作了!”
後來七條送到毛主席那裡審批,毛主席增加一條嚴格管教子女的內容,七條遂變成了八條。1月28日,徐向前陪同林彪到中南海送毛主席審定,毛主席完全同意。林彪很高興,對毛主席說:“主席,你批了這個檔案,真是萬歲萬歲萬萬歲啊!”
這就是徐向前“闖宮”,促成軍委“八條命令”下達的整個過程。在這前後,徐向前一反常態,和葉劍英等老帥一起兩次拍案而起,後被誣衊為“二月逆流”。
第一次是1月2
《十大元帥名單全部》 第26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