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3部分 (第1/4頁)

小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罰┨�鬃鈾嫡庵只埃�坪豕�謨字商煺妗F涫蕩湧鬃擁墓鄣憧矗�庖踩菀琢私狻N頤僑艏塹每鬃傭浴罷�鋇畝ㄒ迨恰罷�噠�病保�勻徊荒蚜恕;謊災��鬃鈾�鋁φ呤牆�緇嶂�偉倉糜詰賴履勾≈�希��紊現�斕雷勻灰燦紗碩�礎!堵塾鎩飛嫌姓庋�畝曰埃�

txt小說上傳分享

孔子思想的特性(3)

或問孔子曰:“子奚不為政?”子曰:“《書雲》:‘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於有政。是亦為政,奚其為政?”

換言之,孔子差不多可算做一個無政府主義者,因為他的最高政治理想在於社會上大家和睦相處,因此管理社會的政府已然沒有必要。這個意思在這幾句話裡,也暗示出來,他說:“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但是如何才可以達到此等無訟的地步呢?他在後文裡另有說明。但是切莫誤解的是,孔子為政最後的目的,與刑罰禮樂的目的是相同的。在《禮記·樂記》中說:“禮以道其志,樂以和其聲,政以一其行,刑以防其奸。禮樂刑政,其極一也,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

孔子從不滿足於由嚴刑峻法所獲致的政治上的秩序,他說:“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在政治上孔子認為有兩種等級,他曾說,齊國再往前進步,就達到魯國的文化程度,也就是達到了第一階段的治世;魯國若再往前進一步,就達到了真正文明地步,也就是達到了第二階段的治世。

(二)禮——理性化的社會

儒家思想,在中國也稱之為“孔教”、“儒教”,或是“禮教”。西洋的讀者會立刻覺得禮字的含義比純粹的禮儀要複雜得多,或者覺得孔子的思想是一套假道理。我們對這個問題必須嚴正從事,因為“禮樂”一詞在孔門著作裡屢見不鮮,似乎包括孔子對社會的整套制度,正如“仁”字似乎包括了孔子對個人行為的教訓精髓一樣。“禮樂”一詞的精義及其重要性,在本書後面將有詳盡的討論。現在只需要指出孔子自己對“政”與“禮”的定義是一而二,二而一的。政是“正”,而禮則是“事之治也”(見《禮記》第二十八)。中國這個“禮”字是無法用英文中的一個字表示。在狹義上看,這個字的意思是“典禮”,也是“禮節”,但從廣義上看,其含義只是“禮貌”;在最高的哲學意義上看,則是理想的社會秩序,萬事萬物各得其宜,所指尤其是合理中節的封建社會。如前所述,當時的封建社會正在崩潰當中。

孔子力求實現自己的理想,乃致力於恢復一種社會秩序,此種社會必須人人相愛,尊敬當權者,在社會上公眾的拜祭喜慶,必須表現在禮樂上。當然,這種拜祭的典禮一定是原始的宗教典禮,不過我們所謂的“禮教”,其特點為半宗教性質。因為皇帝祭天,這是宗教性質的一面,但在另一面則是教導百姓在家庭生活上,要仁愛守法敬長輩。在祭天,祭當權者的祖先、祭地、祭河川、祭山嶽,這等宗教性的祭祀則各有不同。在《論語》與《禮記》上有若干次記載,記孔子並不知道這些祭挽與皇室祖先的意義,如果知道,則治天下便易如反掌了。在這方面,儒家的思想類似大部分摩西的戒律,若在儒家的教義上把孔子與摩西相比,則較與其他哲學家相比容易多了。儒家所倡的禮,也和摩西的戒律一樣,是包括宗教的法規,也包括生活的規範,而且認為這二者是不可分的一個整體。孔子畢竟是他那個時代的人,他是生活在正如法國哲學家孔德所說的“宗教的”時代。

再者,設若孔子是個基督徒,毫無疑問,他在氣質上,一定是個“高教會派”的教士(英國國教中重視教會權威及儀式之一派),不然便是聖公會教士,或是個天主教徒。孔子喜愛祭祀崇拜的儀式,所謂“我愛其禮”,當然不只是把儀式看作缺乏意義的形式,而是他清楚瞭解人類的心理,正式的禮儀會使人心中產生虔敬之意。而且,正像聖公會教士和天主教教士一樣,孔子也是個保守派的哲人,相信權威有其價值,相信傳統與今昔相承的道統。他的藝術的美感十分強烈,必然是會受禮樂的感動,《論語》上此種證明很多。祭天與皇室的祭祖會引起一種孝敬之感,同樣,宴飲騎射在鄉村舉行時,伴以歌舞跪拜,會使鄉人在慶祝之時遵禮儀守秩序,在群眾之中這也是禮儀的訓練。

孔子思想的特性(4)

所以,從心理上說,禮樂的功用正復相同。儒家思想更賦與禮樂歌舞以詩歌的優美。我們試想孔子本人就愛好音樂,二十九歲就從音樂名家學彈奏樂器,並且雖在憂患之中,也時常彈琴自娛,因此他對禮樂並重

《左手孔子右手老子的理解》 第3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