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 (第1/4頁)
小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喪的假面具,確是極不公平的要求。因此,西方人不必再批評孔子,因為單單莊子一人對他的攻擊就已經夠嚴苛了。
關於老子的事蹟,我們幾無所知,僅知他生於公元前571年的苦縣,和孔子同一時代,年齡或較孔子長二十歲,出身世家,曾做過周守藏室的官,中年退隱,活了相當大的歲數(可能超過九十,但絕不似司馬遷所說在一百六十歲以上),子孫繁多,其中某一世孫還做過官。
公元前300年的少數作品中,除了莊子曾談到老子並加以註解外,就只有代表他本人的《道德經》提到過他了。因此有些學者對“是否有老子這個人的存在”抱著極大的懷疑。導致這項懷疑的主因,是清代批評懷疑主義的盛行,尤其梁啟超的評論,更使老子的書遭到致命的打擊。他認為:老子的書是在公元前300年由某些人所杜撰的。
這許多沒有依據,意欲驚人的言論,使得一般人幾乎無法區別何為偽書?何為真著?因此,如果聽到某位學者說哪本《老子》或《莊子》是偽書,卻又無法提出充分的證據和理由時,我們還是不輕易置信。這種隨意批評的風氣,帶給人們許多不便和反感(5 )。
莊子大約死於公元前275年,活了多大歲數不太清楚,他和孟子是同時代的人,是惠施最親密的朋友,祖籍蒙縣,曾任“蒙漆園吏”,結過婚,有沒有小孩,史籍未記載。
一般人對他印象最深刻的是:當他妻子的棺木擱在屋角待葬時,他坐在地上“鼓盆而歌”,他的弟子問他何以如此時,世上最玄奧的生死談便流露了出來。莊子最有名的智語,便是談到他本身的死就是一大玩笑——那帶著詩人感觸的玩笑。
另一件有趣的事,便是有關他形態的變化。有一次他夢見自己變成了蝴蝶,在花叢間輕快地飛舞著,那時的他,一心認為自己就是蝴蝶;但當他清醒後,發覺剛才的一切不過南柯一夢,頓然若失,不禁自語道:“不知周之夢為蝴蝶與?蝴蝶之夢為周與?”
莊子尖銳的矛總是指向官方的奢華和顯貴,當時的他真是極盡挖苦之能事,下面就是一例:
有一位寒生(宋國人)去京城晉謁皇帝后,帶著皇帝送他的大批馬車和隨員衣錦還鄉。他對自己的晉謁成功頗為自得,不時在人前露出驕傲的神色,一般人對他欽慕不已,惟獨莊子說:“秦王有病召醫。破癰潰痤者,得車一乘。舐痔者,得車五乘。所治癒下,得車愈多。子豈治其痔邪?何得車之多也?”
寫本書前,我為自己做了一篇老、莊思想索引,發現他二人教人的特性雖一致,表達的方法卻頗不相同:
緒論(6)
一、老子教人的原則在謙恭,他再三重複柔和、忍耐、爭論之無益(不敢為天下先)、柔弱的力,以及就低位的戰術優勢等思想,而在莊子的理論中是絕不可能看到這些言辭的。儘管如此,我們仍可確信他二人的哲學基礎極為相同。莊子不是不喜歡謙恭,只是不願說這兩個字而已。
老子的不爭,正是莊子口中的寂靜、保守、以及透過平和以維持精神均衡的超然力量;老子認為水是“萬物之至柔”和“尋向低處”的智慧象徵,莊子則堅信水是心靈平靜和精神澄澈的徵象,是儲存“無為”的巨力。
老子激賞失敗,表現失敗(老子是最早的偽飾家),莊子則嘲笑成功;老子讚揚謙卑者,莊子苛責自大的人;老子宣揚知足之道,莊子讓人的精神在肉體之外“形而上學”中徜徉;老子無時不談“柔”勝“剛”的道理,莊子則很少提到這個主題。
二、莊子不僅發展了一套完整的“知識、現實、語言”三者無用的理論,更由於深切體會到人類生命的悲哀,而將老子的哲學轉為自己的詩談,作為慰藉。從這種哲學的滋潤和對人類生命的感觸中,他說出了驚古震今的生死論:“夢飲酒者,旦而哭泣;夢哭泣者,旦而田獵。” “是其所美者為神奇,其所惡者為奧腐,臭腐復化為神奇,神奇復化為臭腐。”
這篇“靈魂的顫動”實是莊子或昔日我國作家的最佳創作。
(二)
老子愛唱反調,幾成怪癖。“無為而無不為”、“聖人非以其無私,故能成其私”,這種反論的結構恰如水晶之形成:把某一物質的溫度收變,即成水晶,但成品卻是許許多多的水晶體。
一件事理的基本觀點和價值,與另一種普遍為人接受的觀點完全相反時,便產生了反面論。耶穌的反論是:“失去生命者,獲得生命。”這種反論的起因,乃是把兩類特殊的生命觀(精神與肉體)融而為一,呈現在表面的,就是
《左手孔子右手老子的理解》 第14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