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 (第1/4頁)
點絳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持久,還要影響到品牌價值。所以,在看資料的同時,更應該關注品牌價值是否也在上升。
市場資料≠品牌價值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儼然進入了資料營銷時代。各行各業都愛用“資料”說話。官員用GDP的增長、用本地品牌的數量來標榜政績,企業用“市場佔有率”和“規模”來彰顯實力:媒體則借自身的“覆蓋率”和“收視率”來贏得客戶的青睞……資料營銷大行其道,風靡全國。然而,資料真如人們想象得那樣靈驗嗎?
有的老闆會說,只要我的市場銷售量上去了就行了,資料的多少不就代表了我的品牌價值的大小嗎?顯然這樣的老闆沒有真正認清品牌價值是什麼。市場資料與品牌價值完全是兩回事,它們之間不能劃等號。品牌價值高能帶來好的銷售狀況,但一時火爆的銷售局面並不意味著品牌在增值。市場銷售額只是企業生存狀況的一個表現指數,品牌價值才是企業的生命力所在。
品牌不只是一種標識、一種形象、一種符號意義,它更是一種無法複製的個性、一種人性化的靈魂。提到IBM,人們馬上會想到藍色巨人形象,會想到它的可靠性;談到海爾,人們會將它與“高質服務”聯絡起來;談及賓士,會不自覺地將其與豪華劃上等號。品牌是有形價值與無形價值的聯合體,是企業能長期立於不敗之地的精髓所在。品牌價值是一個企業的核心價值。
從戰略的角度講,品牌價值就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優勢。
有的企業一旦創出名牌後,就自以為萬事大吉,只等坐收超額利潤,表現為目標和行為短期化,而這恰恰是品牌競爭的大敵。
對企業而言,不應該把市場資料作為惟一的考核標準,而更應該關注自身的品牌價值。在企業發展中,品牌價值的具體效用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持久的市場佔有率。一時的市場佔有率不能代表品牌價值的大幅度提升。企業要透過培養消費者對品牌的忠誠度,促使其長期重複購買,提高並持續保持品牌的市場佔有率,品牌價值的上升才能實現。企業透過市場的拓展可確立品牌的市場地位,又可透過品牌的市場地位來鞏固和擴大自己的市場佔有率。品牌與市場佔有率是相輔相成的,缺一不可。
2。 品牌溢價。品牌價值背後包涵了消費者對品牌的依賴性,對品牌文化內涵的嚮往。消費者願意為自己購買的品牌支付更多的貨幣,從而使該品牌產品得以溢價銷售,企業因此可以獲得超額利潤。
3。 品牌延伸。品牌形成後,可以利用消費者對品牌的依賴來增加原有的生產線,使品牌的產品組合得以擴充套件和延伸。擴充套件與延伸後的產品可以作為原產品組合的補充,同一類品牌的產品,其新品上市後可在短期內享受到擴大市場佔有率和實現品牌溢價的市場待遇,從而體現品牌的更高價值。
例項分析:品牌價值是支撐市場銷售資料的根本
這幾年,中國的手機使用者在成倍增長,2004年每百人行動電話擁有量為25。9部。中國國產手機2002年上半年的市場份額是19%,到2002年下半年就漲到了30%,2003年則突破了50%,然而近兩年,國產手機的市場份額卻開始急劇下滑,諾基亞、三星等國際知名品牌憑藉雄厚的實力和品牌影響力又在競爭中佔據了優勢。
手機市場的變遷告訴人們:只追求短期的銷售資料,迷信資料,而不提升品牌價值,來左右消費者的心理和行為,這樣一旦有風吹草動,脆弱的資料就會改寫,市場也會在短期內被競爭對手蠶食。
蒙牛初創之時就開始在央視做廣告,盡一切可能提升蒙牛的品牌價值。藉助中央電視臺強勢媒體的廣告投放資源,穩穩佔據了消費者的心智,形成值得信賴的品牌形象。品牌價值有了,市場銷售也隨即跟上,短短六年,蒙牛牛奶便榮登中國乳業“領軍者”之位。
蒙牛的發展印證了一個顛撲不破的真理:有品牌價值就會有市場銷量,品牌價值可以轉化為市場佔有率,而且是長久的市場佔有率。
本土品牌如此,那麼洋品牌呢?再來看一看麥當勞和肯德基在美國與中國的不同表現。
在美國快餐業市場中,麥當勞以221億美元的營業額,13 609家的開店數量穩居第一;肯德基的營業收入是49。36億美元,餐廳數量為5 524家,全美排名僅為第七,遠遠落在了麥當勞的後面。
而在中國市場,肯德基力挫麥當勞,成為中國洋快餐的“老大”。目前肯德基已在中國開了1 530家店,麥當勞僅為
《品牌戰略合作伙伴》 第11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