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要想富,先修路 (第1/2頁)
沐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趙桓沒有表態,如果三百萬貫能解決災荒以及北方居民南遷,那就太划算了,但估計會遠遠超出這筆預算的。 不過,對即將到來的一年發生的自然災害趙桓卻很清楚,因為趙桓熟讀史書,在建康三年裡並沒有大的自然災害,是一個相對比較平和的年。 只是,有一件人為的大災難,千百年都會記載史書裡的大災難,將會有發生,那就是杜充人為決黃河。 歷史上,杜充將會在宗澤死後擔任開封留守,在金軍再次南侵的時候,這個殘忍好殺的傢伙居然下令掘開了黃河李固渡的河堤,導致黃河水決堤而出。 這是否阻止了金軍的南下史書沒有記載,記載的是這次人為的決堤淹死的百姓達二十萬之多,又造成了三百萬的流民流離失所,瘟疫蔓延,造成更多的百姓死亡。 而且,從那以後,黃河改道,入海口從東北改成東南流入大海,並奪淮入海,造成淮河失去了出海口,四下氾濫。 這絕對是一場大災難,真實歷史上,宋廷當時正面臨金軍入侵,哪裡有功夫去救災,所以數百萬的百姓慘遭荼毒。 不過,趙桓並不打算把這一場巨大災難考慮在賑災之中。 這當然不是他不關心百姓,而是他既然已經預知到了這場災難,就能阻止這場災難。 災難是杜充乾的,把杜充宰了,在黃河邊上佈置力量嚴防死守,他相信是可以改變這段歷史的。 只要把這段歷史改變了,那麼這場人為的災難就不會發生,也就不會為這個額外支出鉅額財富。 不然光是這一次黃河決堤,那用於賑災的錢恐怕都要以千萬貫來計算了。 不過杜充現在在大名府,趙桓當即扭頭對中書舍人胡安國道: “下旨,讓大名府知府杜充進京見朕。” 梅執禮等人有些意外,怎麼皇帝忽然想到下旨召見大名府知府呢?難道因為提到了賑災,需要大名府的知府來處理這件事嗎? 他們卻不知道,皇帝將杜充叫來,是要砍他的頭。 隨即,趙桓示意梅執禮接著往下說。 梅執禮道: “第六項開支是建築工程,尤其是農田水利,在之前朝廷用於農田水利的錢太少了,這次需要追加投入。 因為官家已經下旨,要南遷的災民開墾荒地。要想變荒地成農田,水利必不可少,所以這一塊的開支可能會比之前大一些,臣預算的是二百萬貫。” 趙桓微微皺眉。 在他看來,這筆錢太少了。 他要大規模的興修水利,一來水利對農田的作用是最為重要的。 在收割前的莊稼如果能夠再澆一次水,產量就會噌噌的往上漲,水對於莊稼的產出可以說是決定性的作用。 不然皇帝為什麼在天旱的時候要下罪己詔,要祈雨,就是這個原因。 當然,趙桓要大興水利,除了水利對於莊稼生長有重要作用之外,還因為這需要徵集大量民夫。 他可以給數以萬計的民夫直接發錢,把錢直接發到百姓手中,來刺激經濟。 只要百姓手裡有錢了,就可以去買生產生活必需品,解決他們的困苦,同時刺激經濟,促進相關產業的發展。 百姓手裡沒錢,整個經濟就無法盤活。 這是趙桓從後世學到的。 大富之人畢竟人數太少,就算他們大手大腳的花錢,對經濟的刺激也不大。因為他們的消費領域集中在一些娛樂或者田地兼併方面,而農業、製造業等並沒有得到消費刺激。 所以,絕大多數人沒錢的情況下,經濟就是一潭死水。 只有把錢分給廣大的百姓,讓他們有錢花才能極大的刺激消費。 這也正是為什麼在疫情期間,很多西方國家直接把錢發給百姓的原因。 這些國家發現,使用降低銀行利率等經濟手段,對刺激經濟沒有什麼大的作用。因為百姓疫情期間沒辦法出去工作,收入銳減,手裡沒錢,自然就沒有辦法消費,沒有消費就沒有市場,整個經濟就處於停滯。 直接把錢發給百姓,讓百姓手裡有錢,一來解決他的生活問題,二來刺激經濟消費,經濟情況就能回暖。 趙桓也要用這一招,透過大興水利動用民夫的機會,把錢發到百姓手中去。 在古代,百姓徭役都是無償的,但是趙桓會用各種名目把錢給這些民夫,讓他們去消費生活。 梅執禮又接著說道: “還有一項重要開支,就是運河修繕,預留八十萬貫。” 漕運是宋朝京城開封的生命線。開封附近的糧食和布匹的生產無法滿足開封上百萬人口的需要。 需要透過淮河經汴河也就是漕運,把江浙一帶產的糧食和生活用品運輸到京師。 另外,各地稅收的大量銅錢也是透過漕運轉運到京城來的,所以漕運對於保證開封的正常運轉和朝廷的收支用度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相當於宋朝的交通生命線。 漕運不僅是朝廷用來運輸糧食等物資,百姓也使用漕運來長途販運。因此,運河之上公船和私船一艘接著一艘,就跟串線上上的螞蚱似的。 宋朝為了保證漕運的通暢,每一年都要撥專款疏通河道。 沿著運河兩岸形成了經濟帶
《從穿成宋欽宗開始無彈窗》 第250章 要想富,先修路(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