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4部分 (第1/4頁)

淘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從此以後,志願軍再也沒有組織打過大的戰役。

後來的結果證明,這一戰法非常有效。一次吃掉敵人一個連、一個營,我軍吃得得心應手,吃得從容不迫,吃得舒舒服服,吃得熱熱乎乎。其實這樣積累下來,數量就不小了,我軍還不吃虧。

可見,不拘泥於形式,客觀判斷武器裝備在現代戰爭條件下的作用,“零敲牛皮糖”,實現打大殲滅戰向打小殲滅戰轉變,實現主觀與客觀的結合,是毛澤東對現代戰爭的新探索。

“零敲牛皮糖”,相似的說法叫“螞蟻搬家”。

毛澤東的戰法,美國人在戰場上領教過了。

曾任美國國防部部長助理的戴維遜說:“靈活性對於毛澤東來說就是根據情況正確地改變戰術和手段。這一點他在朝鮮做得很出色。……如果你對毛澤東的一切都記不得,那麼,你只要記住,他是一切戰略家中最重實效、最主張批判地接受經驗的一個。”

x米x花x書x庫x http://www。7mihua。com

第一章 統帥大比較:毛澤東PK杜魯門(13)

一個美國西點軍校軍官說:“毛澤東是人類歷史上絕無僅有的善於以弱擊強,以弱勝強的軍事天才。……西點軍校崇敬的兩個中國的也是全人類的兵家泰斗,一個是毛澤東,還有一個是孫武。”

杜魯門作出了一次英明決策

講完毛澤東的軍事決策藝術,也該講講他的對手杜魯門總統了。

杜魯門總統,智商過人、精明過人。但在軍事上與毛澤東比起來,那真不是小瞧他,那是乞丐手裡的破茶壺——提不起來,和毛澤東沒法比啦!

本想多介紹一些他的情況,但查了半天資料,也沒有查出多少東西來。

杜魯門,還真當過兵。他在老家當過中尉。不過,那是民兵連的中尉,相當於民兵副連長。↘米↘花↘書↘庫↘ www。7mihua。com

後來,他還當過幾個月的炮兵連連長,不過,沒有真正指揮開過炮。

如果開過,也只能是軍事演習。

他的軍銜卻是升得最快的,從連長一下就到了三軍總司令。不過,那不是因為軍功,而是因為當了總統。

美國總統就是理所當然的三軍總司令。

在朝鮮戰爭中,他非常明智,當了甩手掌櫃,重大軍事決策交參謀長聯席會議和戰地司令官決定。

他,點頭就是了。

一加一大於二。

毛澤東與彭德懷合在一起,起到了倍增效應。因為兩人不僅都是軍事行家,而且還配合得非常默契。在軍事上,彭老總鮮有服氣的,唯獨對毛澤東,卻是非常佩服。對彭德懷,毛澤東也是非常地放心。

杜魯門與麥克阿瑟合在一起,就不是一加一大於二啦,因為杜魯門是軍事外行,說難聽點在軍事上有點傻;麥克阿瑟雖是內行,卻是瘋了的內行。二人一個“傻”一個“瘋”,加在一起,誰也不聽誰的,摩擦係數太高,成了負數。

不過,也不能說杜魯門就沒有高明的軍事決策。在朝鮮戰爭中他最重大、最正確、最英明的決策,就是當看到麥克阿瑟司令官屢打敗仗,而且還有些瘋魔,有繼續打敗仗的可能的時候,果斷下令,將這個半瘋狀態的麥克阿瑟給撤掉了。

這一決策,使聯合國軍少死幾萬人。

還有一條也非常值得肯定,杜魯門總統非常好學,他是一個非常痴迷戰爭理論的軍事粉絲。

性格決定命運,領袖性格決定民族命運

作為一個在個人主義與競爭文化中薰陶出來的總統,杜魯門非常信奉實力,崇尚強權,認為誰強誰就是“上帝”。

這一點,他與同中國和好的尼克松,推出星球大戰計劃的里根,到人家國家抓捕、槍斃人家國家總統的小布什,幾乎沒有什麼兩樣。

這,就是美國;這,就是美國文化。

朝鮮戰爭一爆發,遠在幾萬裡之外的杜魯門總統立即命令遠東司令部出兵干涉,因為他認為:美國是“上帝”;

當被警告美軍過三八線中國要管時,他根本不信,因為他認為:中國不是“上帝”;

當中國人民志願軍將美軍打退到三八線時,他叫囂要甩原子彈,因為他認為:美國“上帝”的原子彈能把不是“上帝”的中國嚇破膽;

直到他被毛澤東自喻的這塊“頑石”砸得頭破血流、無力迴天時,才最終認識到,美國是“上帝”,中國能管“上帝

《朝鮮戰爭的起源(下)》 第4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