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 (第1/4頁)
團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優勢來提高國際競爭力,並實現經濟增長的;後者則是透過技術創新在改變本國稟賦結構的技術上來提高國際競爭力的。據此,我們可以簡單地將兩者歸結為成本競爭與技術競爭之間的區別。
兩者間的第二個區別在於:從現有要素稟賦出發的比較優勢競爭屬於直接生產模式。簡單地講,就是一個國家有什麼要素是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那麼它就應當在國際分工中做本國最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生產要素密集投入的產品。一般而言,一個勞動力要素特別豐裕的國家參與國際勞動要素密集產品的生產是有競爭力的,從而是可以獲得比較優勢的;而一個資本或者知識要素豐裕的國家參與國際資本密集或者知識要素密集產品的生產是有競爭力的。與此相反,自主創新競爭則具有迂迴生產的性質。這是因為,一個原有技術競爭力相對較差的國家,為了參與國際自主技術創新競爭,就必須首先對創新進行投入。只有在技術創新獲得成功的基礎上才能改變既定的國際分工模式,最終參與到國際技術競爭的分工模式中去。因此,比較優勢競爭是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要素直接投入到生產過程中去的一種國際競爭方法,而自主創新競爭則是一種先把資本投入到技術創新,然後再把技術作為要素投入到生產過程中去的國際競爭方法。
由此,我們可以得到兩種不同競爭方式的第三個區別:由於比較優勢競爭是一種直接的生產過程,因而其生產函式具有線性特徵;由於自主創新競爭是一種迂迴的生產過程,因而其生產函式具有非線性特徵。不僅如此,作為迂迴生產之第一個階段的技術創新過程本身也是非線性的,因為技術創新所面對的風險與生產過程所面對的風險不同。在一般生產過程中所產生的風險通常是十進位制的,而在技術創新過程中所產生的風險則大多具有二進位制的特徵,即技術創新的結果要麼是成功,要麼就是失敗。 。 想看書來
比較優勢、自主創新、經濟增長和收入分配(2)
這樣,我們又可以得到比較優勢競爭和自主創新競爭兩者之間更進一步的區別:與比較優勢競爭相比,自主創新競爭不僅需要投入更多的資金成本,而且還需要投入更多的時間成本(因為迂迴而產生的時間等待);與比較優勢競爭相比,自主創新競爭不僅需要投入更高的成本(包括資金和時間),而且還會面臨更大的風險。特別是當我們把由於時間等待而造成的不確定性引進我們所作的比較分析中,那麼我們還可以發現,自主創新競爭不僅會面臨創新成功與否的不確定性風險,而且還會遇到迂迴生產過程中因為時間因素而造成的不確定性風險。
基於以上四個方面的分析,我們就可以進一步指出比較優勢競爭與自主創新競爭兩者間最後一個,也是最為重要的區別:與比較優勢競爭相比,因為自主創新競爭需要更多的資金投入,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進入直接的生產過程,並且還面臨著更大的不確定性,以及由此造成的經濟與技術方面的風險,所以一個國家要走自主創新的競爭之路,便需要有一個更加複雜的、同時也是更加高階的社會結構與組織系統來予以支援。或者換句話說,自主創新競爭模式其實是一種將人力資本、技術、制度和管理融為一體,並且需要透過不斷的變革將這些因素更加有機地組合在一起的動態演進過程。正因為如此,就產生了今天世界上大多數發展中低收入國家難以走上自主創新競爭道路的現象,其原因就在於發展中低收入國家缺乏由比較優勢競爭轉向自主創新競爭所必需的上述各種基本的經濟與社會要素。
至於比較優勢競爭和自主創新競爭之間的聯絡,主要發生在動態過程中。假如我們從動態的角度來看問題,那麼在國際競爭中任何比較優勢最終都會趨於消失的。因為從長期來看,一國的稟賦結構(也就是供給結構或者生產函式)會發生變化,而且外部世界的需求結構(也就是消費函式)也會發生變化。
在這裡,我們不妨以一個最初是以勞動要素密集的產品參與國際分工和貿易的國家為例來說明這樣的演變過程。最初該國擁有豐富的勞動力資源,於是根據比較優勢競爭法則,選擇生產勞動要素密集的產品參與國際分工和貿易,從而實現了經濟增長。但是,伴隨著經濟增長而來的是人口的減少與工資率的提高。我們再假定國際貿易的所得與福利分配是對稱的,那麼當該國透過參與國際分工和貿易而實現經濟增長的同時,與之發生貿易關係的世界其他國家也發生了經濟增長和國民收入的增加,而這又會導致世界其他國家需求結構的變化,即相對減少對現有消費品的購買,增加對新型消費品的採購。當我們把
《大國策全球視野中的中國大戰略》 第8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