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8部分 (第1/4頁)

愛之冰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員的關羽怎麼可能擅作主張,攻打曹魏的軍事重鎮——襄陽、樊城。

盛文一方面指出關羽是“忠於劉備”的,一方面又說:“關羽因此乘勢北上,並非劉備所命”,豈非自相矛盾,難圓其說。其實,古今中外,凡是重大戰役都由軍事統帥作出決策,這是人所共知的軍事常識,筆者雖然“不敏”,但總不至於連這一點常理都不懂,何至於要藉助於《三國演義》來作為“史據”呢,盛先生的“邏輯推理”似乎太離譜了吧!

關於諸葛亮是否是劉備的“軍師”,是盛文對我質疑的主要內容,盛文中說:“諸葛亮從未任軍師”,又云諸葛亮曾任“軍師中郎將、軍師將軍”。我對秦漢三國有關職官的史料掌握不全,這裡想請盛先生賜教有關“軍師”名稱及職掌的史料出自何處?盛文雲:“三國時期確有‘軍師’官職,且還有前後左右中軍師的名稱,為丞相府、將軍府屬官,均為第五品,多非軍中官。”(案:不知其史料來源)但我卻從《三國志》中覓出過硬史料,以確證盛先生此說之謬。其一,《三國志》卷六十《全琮傳》曰:“赤烏九年,遷琮右大司馬,左軍師。”其二,《三國志》卷五十六《朱然傳》雲:“(孫權)遣使拜然為左大司馬,右軍師。”漢制,大司馬位居三公,為軍中級別最高的武官,兩漢時常以大司馬冠於大將軍、驃騎將軍之上,以示尊崇。眾所周知,孫吳政權的官職仍然承襲漢制,難道朱然、全琮以左、右大司馬身份兼任的右、左軍師僅是丞相、將軍府的屬官,位居第五品?事實上,朱然、全琮兩人因戰功顯赫,已被孫權擢為吳軍的主帥,其“軍師”身份已相當於吳主孫權的“總參謀長”了。

三國時,軍師一職干係重大,皆為朝廷重臣所擔任,如《三國志·孫皓傳》注引幹寶《晉記》雲:“吳丞相軍師張悌帥眾三萬濟江。”《三國志·魏延傳》載:“(魏)延大破(郭)淮等,遷為前軍師、徵西大將軍。假節,進封南鄭侯。”足見,三國時期,軍師之職極其崇高,其常與丞相、大將軍等最高軍政職務相連。另外,所謂軍師之職“為第五品”,亦是盛先生所犯的常識性錯誤。眾所周知,漢代官員是以祿秩來定等級的。如三公為萬石,九卿為中二千石,郡國守相為二千石等。而用做官僚等級的“品”,則始於魏晉以來的九品官制。諸葛亮任軍師將軍的時間是在劉備稱漢中王時,其時三國政權尚未正式建立,怎麼會有九品官制呢?

盛先生既然知道諸葛亮擔任過“軍師將軍”,又說“諸葛亮從未任軍師”,硬要把“軍師將軍”和“軍師”劃清界限,不知其史據何在?凡治漢史者皆知,漢代將軍大致可以分為兩種型別:其一為重號將軍,即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以及前後左右將軍。皆位比三公,地位尊貴。其二為雜號將軍,地位略次於重號將軍,位比九卿。雜號將軍之名往往依事、因地、因性質或依所率兵種等而定,多有一定的意義。如漢武帝時,公孫敖率領騎兵進擊匈奴,故被封為“騎將軍”,楊僕率領以樓船為主力的水軍征討南越,故被封為“樓船將軍”。東漢末年,孫堅因起兵###國賊董卓而被封為“破虜將軍”;孫策起初依附於袁術,後因袁術僭號稱帝,“孫策與書責而絕之,曹公表策為討逆將軍”。《三國志》卷四十六《孫策傳》。這樣,孫策就成了征討“逆賊”袁術的將軍。可見,“雜號將軍”之雜號並非隨心所欲而定,而是蘊涵其意義的。

諸葛亮袖手關羽“走麥城”再辨析(2)

諸葛亮初出茅廬時並無官職,赤壁之戰後,任“軍師中郎將”,備取益州後,又加封亮為“軍師將軍”。毫無疑問,“軍師將軍”亦是雜號將軍。其因乃劉備此時尚未即位稱帝,他自己也只是個“左將軍”(且是個輕量級的重號將軍),所以不可能授予諸葛亮更高的“軍銜”。眾所周知,諸葛亮是文官,而非武將,但東漢末年乃軍閥爭戰廝殺之時,故謀臣文官大都有將軍名號。諸葛亮一生“事功”可以分為兩個階段,從其出草廬至劉備白帝託孤為第一階段。在這一階段,諸葛亮並未執政,其主要職責就是為劉備出謀劃策,創立基業。諸葛亮以“軍師將軍”身份“署左將軍(劉備)府事”,不就充分證明了他的“軍師”之職嗎?而且從“署左將軍府事”這個職務來看,諸葛亮其時的權力相當大,他全面掌管處理劉備左將軍府軍政之事的重任,相當於劉備的總參謀長。奇怪的是,盛先生不知依何為據,竟然得出了“軍師將軍”不是“軍師”的結論。

抑或我的考證尚不能令盛先生心悅誠服,這裡我不妨再舉兩例,以資佐證。其一,由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的《中國歷史大辭典》

《走下聖壇的諸葛亮線上閱讀》 第8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