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231部分 (第1/4頁)

辛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絞焙蚩茨閂�疾慌�肌�

凡事就怕認真,這些研究人員一旦認真而且還較上勁了,動力的成倍的增長。首先他們更換了發射筒,不再用原來那種破鋼管了,而是專門弄了一種合金鋼的發射管,不僅重量輕而且散熱性還還好。然後他們又匯同了彈藥專家、反坦克炮專家、空氣動力學專家等一起研究新式的彈頭設計,最終真的搞出了一種效能比之前高了很多倍的玩意,並由此引發出另一種武器來。

先說這種新彈頭,這次的彈頭和原來的完全不一樣了,它的後部不再是一根只為了裝填發射藥而加長的彈體了,研究人員們把裡面加上了正在研製的一種噴射燃料,它的好處是當彈體被髮射藥從發射管中推出後,彈體後部的這種噴射燃料就被點燃並沿著彈體後部的噴嘴向後噴射,極大的提高了彈體的飛行速度和直身寸。米青度,另外還增加了彈頭的破甲能力。

有了新的發射管和新的彈體之後,研究人員又發現了一個新的問題,那就是射程增大導致原本的簡易標尺和機械瞄準裝置無法滿足遠距離瞄準,於是他們一座不二不休,把原本在狙擊槍上使用的光學瞄準鏡給改裝了一下,減小了體積和放大倍數,然後安裝在發射管上。這下,這種新的反坦克單兵武器不僅射程遠,可以直射200米,還有了初級的光學瞄準裝置,射擊精度非常高。

當這種武器再一次申報定型量產,並在演示中出現時,劉芾表示非常滿意,併為這種武器親自命名為火箭助推榴彈發射器,英文全稱rocket propelled grenade,簡稱rgp。另外劉芾還特意給它起了一箇中文暱稱。叫“拉燈彈”,至於啥叫拉燈,研究人員也沒問,反正這位總統就好這一口。沒事就四處給新裝備起名玩。

除了這種拉燈彈之外。陸軍研究人員還受到了另一個啟發。既然這種反坦克彈頭可以利用噴射燃料增加射程,那麼普通的炮彈可不可以也這樣做呢?試想一下,目前聯邦的120毫米自行火炮的射程大概有20多公里。如果把炮彈後面也加裝這種噴射燃料,可以不以打到30公里甚至更遠的距離?那樣一來,聯邦陸軍的火炮肯定會成為敵人的噩夢。

當他們把這種構想向劉芾提出來之後,劉芾楞了半天,最後拿起一張紙,在上面畫了起來。劉芾畫的是什麼呢?他不是畫後世中的那種火箭增程炮彈,那玩意太尖端,劉芾也不明白到底是啥結構,不過在後世中還有一樣炮兵利器,至少在這個時代算是利器中的利器了,那就是多管火箭炮,也叫喀秋莎火箭炮。

提起這個名字,大多數人都能知道,這種在二戰後期才由蘇聯人搞出來的多管火炮相較於其他火炮,有它不可替代的優勢。首先它的本身重量低,可以用卡車活著其他運載工具拉著滿處跑,機動靈活;其次,它不受炮管的口徑限制,可以在短時間內向目標投送大量的炸藥,對目標區域形成有效的火力覆蓋,特別適合於轟炸敵方的部隊集結地、戰壕區、雷區等地;最後,它的價格低廉,生產難度比其它火炮要低很多。

但是喀秋莎火箭炮也有一些缺點,比如它的結構很脆弱,基本就是幾排鋼架子和發射軌道;另外它的射程和準確度都比不上傳統的火炮,而且再次裝彈的時間比較長,屬於打完了就跑的型別。

當劉芾把自己依靠記憶而畫出來的草圖交給陸軍武器研究人員,並大概講解了這種武器的原理和使用情況後,這些專業搞陸軍武器開發的研究人員立刻就明白了自己這位總統說的東西是什麼意思,而且他們憑藉著多年的經驗,馬上就得出了一個結論:半仙總統又發威了。

對於固體火箭發動機這種東西,在這個時代並不是什麼高深莫測的玩意,德國、蘇聯在20年代就已經開始研究了,南海聯邦有了劉芾這個半仙,對於火箭發動機和固體燃料的研究時間肯定比其它國家更早,投入也更大。

不過限於導航和無線電技術並不是可以靠劉芾一個模糊的推測就可以大幅度突破的,所以劉芾一直盼望的導彈專案進展得並不是很順利,目前聯邦空軍研究部門研發出來的導彈更像是一架無人駕駛飛機,其射程只有50都公里,且精度慘不忍睹,唯一讓劉芾寬慰的是,這種導彈至少不會搞錯方向,基本是讓往東飛絕不向西。

導彈搞不出來,還搞不出來火箭彈嗎?這玩意相比起導彈來,那就太簡單了,既不用有非常穩定的飛行姿態,又不用什麼精密的導航裝置,還不用大推力燃燒時間非常長的發動機,說白了就是用火箭發動機把一個大炮彈打到一定高度,然後讓它沿著拋物線落到一個大概

《南海風雲電影1959完整版》 第231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