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 (第1/4頁)
大刀闊斧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至宋朝,鯉魚又成為人們的席上菜。在《楓窗小牘》中記錄了一道叫“宋嫂魚”的鯉魚羹。有位宋五嫂因做得一手好魚羹,得到皇帝趙構賞賜。此事傳遍臨安府,一時間,人們爭相品嚐,門庭若市,宋五嫂遂成鉅富。到清朝,隨著經驗愈加豐富,對鯉魚的吃法更為講究了。清人以鯉魚尾為貴,甚至曾將其列入“八珍”,可以烹製為羹;鯉魚腹下肥肉可製為“烹鯉魚腴”;鯉魚腸可炒;炒鯉魚肝則謂之“佩羹”。
無論古今,都以黃河鯉最為人們稱道,因為黃河鯉肉質肥嫩,入饌味道鮮美。濟南北臨黃河,該處所產鯉魚不但肥美,而且金鱗赤尾,形態可愛。《濟南府志》裡便有“黃河之鯉,南陽之蟹,且入食譜”的記載。山東風味名菜“糖醋鯉魚”即以濟南所制最為有名。此菜本始於黃河重鎮——洛口鎮,傳入濟南後,經眾多廚師不斷改進,細心烹製,成為載譽全國的美食。
濟南匯泉樓是製作糖醋鯉魚最著名的一家,他們將鯉魚先養於店中池內,去其泥味。顧客選中後,撈出活殺,以最快的速度製成菜餚。喜歡自己烹製鯉魚的人大概都知道,鯉魚經宰殺後並不會馬上斃命,往往要折騰很久,甚至入了鍋,還會冷不丁跳起來將鍋蓋頂翻。也許,那就是鯉魚向著龍門的最後奮力一跳吧!
山東名菜紅燒大蝦(圖)
對蝦,《清稗類鈔》稱明蝦,另有大蝦等異稱,屬節肢動物門,甲殼綱,十足目對蝦科動物。一般所稱對蝦通常指中國對蝦,又稱東方對蝦。體形較大,雄者可達13…17厘米,稱黃蝦;雌者可達18…24厘米,稱青蝦。《海錯》雲:“海中有蝦長尺許,大如小兒臂。漁者網得之,俾兩兩而合,日干或醃漬,貨之謂為對蝦。其細小者,乾貨之曰蝦米也。”古代漁人捕得大蝦,待價而沽,卻又缺乏保鮮手段,只好乾製或醃漬出售。在現在人看來,實在可惜。
中國很早就開始食蝦,《山海經》稱為“”;《西湖老人繁勝錄》載,都城食店有“大蝦”;《夢粱錄》載,市場物產中有“清斑蝦”;明代《宋式養生部》介紹了六種烹製對蝦的方法,有油炒蝦、鹽炒蝦、生醬蝦、生爆蝦等。油炒蝦製法為“先入熬油中炒熟,醬、醋、蔥調和,唯以鹽”。
對蝦鮮美而富於營養,中醫理論認為,對蝦味甘鹹,性溫,有補腎壯陽、健脾化痰、益氣通乳等功效,具有多種食療價值。可是對蝦在古時並未列入“八珍”,一是因為對蝦非稀有之物,另外我懷疑古人烹製對蝦的水平可能不如今人。不但對蝦,我還認為古代菜餚烹製的整體水平也不如今人。迷信古代食譜的人多是被古人誇張炫耀的綺詞所迷惑。
以對蝦烹製的名餚各菜系有很多,如干燒對蝦、滑炒蝦花、幹炸鳳尾對蝦、煎對蝦餅,以及造型菜琵琶大蝦等。其中我單獨介紹山東的風味名菜紅燒大蝦,因為這道菜在魯菜中有著特殊的地位。在結婚的喜宴上,撤掉味碟和點心後,上的頭一撥菜裡必有紅燒大蝦。大蝦是按人數上的,不多不少一人一個,這時大家就會略做謙讓,站起身將自己的一隻夾走。
按習慣,婚宴上的大蝦必須有點個頭,大家也正是透過這道蝦菜,來判斷宴席檔次之高低、自己送的紅包有沒有希望吃回來。而紅燒大蝦也確實能增添一些喜慶色彩,它色澤紅潤油亮,煞是好看。除了婚宴,紅燒大蝦還出現在比較重要的宴席上,例如給貴客接風或公司慶典等。也許生活水平使然,也許習慣使然,不管何種場合,大家總要對剛剛進肚的大蝦品評一番,包括大蝦個頭、肥瘦、新鮮度以及大概的市場價格,好像在比誰吃過的大蝦多。品評是在吃過之後,之前一般都很少說話,有一小會兒甚至屏氣息聲,惟聽細細的咀嚼聲,氣氛嚴肅而暗含敬畏。
紅燒大蝦最大的特點也是大蝦本身的特點,就是蝦肉鮮嫩,無物可比。所以只要不失其鮮,任你水煮油烹,都是一道好菜。如果連這也做不到,就不必進廚灶間了。
香賽龍肉的廣饒餚驢肉(圖)
到北京動物園,最想看的動物不是河馬、老虎、犀牛,而是藏野驢。千百年來,驢這種動物受盡人類的壓迫,不是低著頭負重走路,就是轉圈拉磨,勤勤懇懇幹了一輩子,卻賺了個“卸磨殺驢”。名字還變成罵語,什麼“死驢”、“笨驢”、“倔驢”等等。只有到了餐桌上,才有機會得到一句不壞的悼詞——“天上的龍肉,地上的驢肉”。我想看看過真正日子的驢,準確說應該是曾經過過。籠子裡的野驢顯得溫順,像健壯的小馬,並沒有家驢好看,顏色從頭到腳淺灰褐色,豎著短短的鬃毛。我覺得區別就在顏色,灰色是廣闊的土地的標誌,體
《美食中國八大菜系》 第15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