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部分 (第1/4頁)
風格1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李時珍大膽地修正前人的錯誤或片面論斷,絕不是出自狂妄、武斷,而
是立足於親身反覆實驗,取得真知的見的基礎之上,故有著雄辯的說服力。
五、堅持知行結合
李時珍特別注重知行結合。在中國哲學史上,提倡知行結合,反對脫離
實際的性理空談,有著優良傳統。李時珍在科學實踐中,繼承發揚這一優良
傳統,為發展祖國醫藥學做出了獨到貢獻。《本草綱目》的撰寫過程,是知
行結合的光輝典範。李時珍在辨證論治、研究醫藥等方面,處處體現知行結
合精神。中醫學中講知行結合,就是要求以醫學、藥學理論為指導,發揮人
為主觀能動性,透過藥物的不同配伍,特定的炮製手段,改變方劑、藥物的
性味及療效,以適應辨證論治的要求。知行統一是李時珍精通醫理、藥理,
取得成功的關鍵。
(一)理論指導實踐,妙手起沉痾
歷代著名醫學家都是知行結合的典範。他們把論醫同論藥結合起來,用
理論指導實踐,治療各種疾病,在我國醫藥學史上樹立了知行統一的光輝榜
樣。張仲景、陶弘景、孫思邈等大醫學家,都是結合醫療實踐,探討病理、
藥理,把實踐經驗上升到理論;同時,又將自己研究的醫理、藥理,用於指
導臨證治療,讓理論回到實踐中去接受檢驗。因此,他們都是醫學家兼藥物
學家。他們總結自己的實踐經驗,寫出著名的醫學著作,同時也寫了本草著
作、方藥著作。李時珍步前賢的後塵,掌握精湛醫術,閱讀諸家本草,既精
醫,又通藥,強調醫藥結合的重要性。他寫《本草綱目》,特別注重知行統
一,體用結合,每味藥物後面列上“附方”,表明該藥的實際應用。在“發
明”一欄,除詳述該藥的治病原理,還特別引述名家醫案。用“附方”和“醫
案”來印證藥性、藥理。將醫與藥緊密聯絡起來,啟發人們認識藥物,掌握
理論,指導實踐。
《本草綱目》第一、二卷稱為“序例”,主要強調研究本草科學知識要
結合實際應用。其中《十劑》、《標本陰陽》、《四時用藥例》、《五腑六
髒用藥氣味補瀉》、《臟腑虛實標本用藥式》、《引經報使》、《李東垣隨
證用藥凡例》、《陳藏器諸虛用藥凡例》等,都論述醫和藥是如何結合的。
第三卷、第四卷題名《主治》,專門研究“百病主治藥”,將方藥同疾病緊
密聯絡起來,以病證為綱,以方藥為目。病證之下,按辨證的需要,列出主
治藥物;方藥之下,註明功效適應證、用法、劑量,對臨床辨證處方具有重
要參考指導作用。李時珍注重提高本草學的科學性,同時注意闡述其臨證實
用價值,這是他從事藥學科學研究的指導思想。在繼承和發揚知行結合哲學
傳統的基礎上,將醫藥理論同辨證處方的實際應用結合起來,這是《本草綱
目》的一個重要特點。
李時珍將總結歷代著名醫家的多種用藥凡例、用藥式,放在首要地位,
目的不是為了用這些既成凡例、藥式束縛人們的思想,讓人們不假思索,照
別人的凡例、藥式遣方施藥;相反,正是要求人們更好地領會、掌握辨證用
藥的基本規律,臨診可以靈活運用;遵守客觀規律,更利於發揮主觀能動性。
實際上,各種用藥凡例、用藥式,是祖國醫學長期發展所積累的有效經驗,
可說是歷代醫家集體智慧的結晶。它是長期醫療實踐中知行統一的範例,具
有普遍有效性;然而醫家靈活運用凡例、藥式的過程,依然是一個理淪和實
踐相結合,知和行相統一的過程。例如藥性的升降沉浮,固然有普遍的規律。
在《升降沉浮》中,李時珍寫道:“味薄者升,甘平、辛平、幹微溫、微苦
平之藥是也。氣薄者降:甘寒、甘涼、甘淡寒涼、酸溫、酸平、鹹平之藥是
也。氣厚者浮:甘熱、辛熱之藥是也。味厚者沉:苦寒、鹹寒之藥是也。”
掌握這些關於藥性沉浮升降的基本準則當然很重要,但僅僅一般地瞭解它是
《李時珍鉅著》 第27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