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34部分 (第1/4頁)

雨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經過清點,高山族的人口一共有三萬六千七百餘人,也就是說島上其他少數民族的人口數量大概在一萬五千人到四萬五千人左右了,具體的數字實在是難以統計,只能夠估算,但是根據投靠中華軍的高山族人和其他少數民族的原住民情況來看,他們的耕種技術十分的落後,而且島上的主要的耕地都集中在南北兩端,東西兩側也有小部分的耕地,但是臺灣中部因為山林眾多,因此可能用於耕種的土地的面積十分的有限,而且他們的耕種技術和種子都比較的落後,往往畝產還不到一百五十斤,這樣一估算,島內的少數民族人口應該在兩萬五千人以下。

這些人中就算是成年男子全部是作戰人員,那麼估計大概的兵力應該在八千到一萬人左右,而實際上的數字會比這個要低上不少,這主要是這些少數民族內部也會出現爭鬥,他們之間互相廝殺不斷,因此成年男子的數量必然不會很多。

中華軍這一次一共出動了十支部隊,每支部隊的人數大概在三百到八百人不等,這些部隊分成幾個方向,沿著不同的線路從北到南開始向臺灣中部的山脈挺進,他們的作戰命令很簡單,那就是將抵抗者全部肅清,這一次的軍事行動被後世的人稱為二月屠殺事件,主要的原因是島上的原住民的抵抗意識非常強烈,往往是全民皆兵,不僅是青壯年男子,甚至是婦女和兒童也會拿起武器參與作戰,因此給中華軍帶來了不少的傷亡。

而隨後惱羞成怒的中華軍士兵們,則完全將心中的憐憫之心拋之腦後,嚴格的執行了上面的對敵政策,凡是抵抗者全部肅清,因此往往是軍隊走到哪裡,哪裡的原住民要不就是被屠殺乾淨,要麼就是全部逃走了,這一行動一直持續了兩個半月,一共造成了一萬九千餘名原住民的死亡,剩下不到三千人被俘虜,倖免於難的人口數量還不足一千人,在幾百年之後,這些原住民的子孫們對於被稱為中華帝國國父項玉依然懷有極大的仇恨,始終認為中華軍是外來的侵略者,而項玉則是徹頭徹尾的屠夫,不過這些項玉當然不會知道了。

到了四月底,持續兩個多月的行動終於結束,中華軍這邊也付出了慘重的傷亡,一共有三百餘名士兵陣亡,超過兩千人受傷病影響,陣亡和受傷計程車兵之中,大部分都不是在和敵軍的戰鬥之中所受的傷,而是在行軍的遇到的各種不利的條件,比如說各種毒蛇和蚊蟲以及各種各樣的生物。

好在這些傷兵們的傷勢並不是很嚴重,一經脫離了島中山林的那種環境,他們大多數都能夠在短時間之內恢復過來,並不會對軍隊造成太大的影響。

但是這場軍事行動的意義卻十分的重大,經此一役之後,中華軍在對外用兵和作戰之中將再無顧忌,島內的安定局勢會使得中華軍全身心的投入到正面戰場上去,也使得在之後的戰鬥裡面中華軍大軍勢不可擋,連戰連捷。

第兩百五十四章清廷的封鎖(一)

在進討中華軍的戰鬥之中,清廷好不容易拼湊起來的水師艦隊全軍覆滅,這使得朝堂之上的爭端更加嚴重了,滿清是從戰爭之中走出來的,這個時候還不是女人當家,所以血性還在,他們商討和爭論的自然不是怎麼割地賠款,而是如何應對日益嚴重的來自海上的挑戰。

這裡面就分成了兩派,一派一滿清大臣為代表,他們不善於水戰,因此對於來自海上的敵人有一種天生的恐懼,因此主張在各地修建要塞和炮臺,以拱衛各地的安全,這一派的代表人物就是鰲拜。

還有一派是以降清漢人為主的,包括范文程在內的眾多大臣,他們相對於滿人來說,見識更廣,認識更深,知道想要確保海防的穩定不能一味的只是消極防守,他們拿出嘉靖年間倭寇肆虐東南沿海一帶明軍的對策來反駁這些滿清權貴,認為想要穩固海防必須要兼顧陸地要塞的建設和海軍的建設,認為只有建立一支強大的水師,才能緩解來自海上的壓力,不然的話將會被擁有強大海軍的敵軍牽扯,主動權全部喪失,只能淪為被動應戰,這樣一來是不可能防守得了的。

從後世的觀點來看,這兩派之間,顯然是漢人大臣們的觀點更加正確,而根據後世馬漢的海權論,一個強大的國家與之伴隨的必然是一支強大的海軍,所以從這一點上來看,滿清時期雖然國土面積大增,幅員遼闊,人口繁多。經濟佔世界比重也很大。但是實在是算不上是一個強國。

但是這些從馬背上成長起來的人。顯然是不太重視這樣的正確觀點的,他們只認可戰馬和彎弓,對於漢人的東西也只是對火炮比較感興趣,對別的都是一副瞧不起的樣子:你們既然這麼牛逼,那有為什麼會被我們十幾萬

《重回明末朱慈烺》 第134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