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22部分 (第1/4頁)

做男人挺好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龍舟的組成人員有鼓頭、鑼手和水手。鼓頭是龍舟中的主角,在苗族村寨中很受大家尊敬。他身穿布長衫,外套鑲有黑邊的紅色或青色背心,頭戴寬邊麥草帽。鼓頭在比賽中要背靠著龍頭,面向水手,按節拍擊鼓,從而協調水手划行的速度和節奏。划龍舟結束後,大家要先選出第二年的鼓頭人選,並將鼓和龍頭一併送到他家。新鼓頭接鼓時,要款待送鼓的人。鑼手就是打鑼的人,他坐在離鼓頭1米左右的地方,由小男孩裝扮成女孩形象,佩帶著銀項圈和精美的銀飾衣,和著鼓聲敲銅鑼。

龍舟上的水手共有38名,他們都由寨子裡的壯小夥擔當。這些人分別站在母船和子船上,龍頭一個人撐槁,母船尾巴上站著5個人,其中一個人掌握船行的方向,併發出調節水手划船速度的號令。每個子船被分為4段,每段站有4名水手。他們每人手持一根5尺長的木槳,穿紫青色土布短衫和丹士林布褲子,腰上扎著嵌有銀扣的腰帶,頭戴馬尾斗笠,帽沿上還插著3片銀片。

五月二十四日這天,各村寨的龍舟就匯攏在清水江邊。這時江兩岸的人會趕到江邊,燃放鞭炮迎接他們,還要為龍頭掛彩綢,並送上雞、鴨、鵝、豬、羊等物,這些東西一般掛在龍鬚上或放在母船的船槽裡。龍頭上彩綢和禮物越多,說明這個隊伍越受人喜愛,鼓頭越受人敬重。比賽開始時,用土炮發出比賽的訊號,這時只見江上的龍舟如同離弦之箭,幾十條槳掀起一片片浪花,兩岸的鑼鼓聲和吶喊助威聲雷動。

在龍舟節上,除龍舟賽外,還有球賽、圖片展覽、賽馬、鬥牛、鬥鳥、對歌等活動,平坦的地方還進行物資交流。傍晚時,還要進行對歌活動,成群的男女青年高聲對唱情歌,江邊很快成為歌的海洋。

第九章 傈僳族文化(1)

傈僳族源於南遷的古氏羌人;與彝族同屬一個族源,其族名稱最早見於唐代著述,主要居住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另外,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和保山地區也有傈僳族居住。傈僳擁有自己的語言,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傈僳族節日眾多,規模較大的有“闊時節”、“新米節”、“刀稈節”、“火把節”、“收穫節”、“澡塘會”、“拉歌節”、“射弩會”等,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

一、以物代信的“來蘇”

傈僳族至今仍保留著古老而傳統的婚俗,那就是男女青年透過以物代信的“來蘇”相互交往,並以此來談情說愛。

如果小夥子愛上了一個姑娘,他就會找來兩小截長短一樣的茅草、一個完整的大蒜、一個檳榔和一些草煙,再加兩小片嫩綠的樹葉,並把葉子面對面地合在一起,然後用一張白紙或芭蕉葉包好,用紅線扎牢,送給他心愛的姑娘,這就是情書──來蘇。它所暗含的意義很含蓄、很豐富:同樣長短的茅草表示雙方各方面都差不多,我在姑娘中選上了你;完整的大蒜表示兩人以後永不分離;檳榔和菸草表示我愛你的心是摯熱的,我想把你含在口中;相對的綠葉表示我倆結婚吧;紅線表示紅火的相愛。

姑娘收到小夥送來的情書後,經過一番仔細考慮,如果同意和小夥子來往,就會把檳榔嚼了,草煙留下用。姑娘還會給小夥子回一封同樣的“情書”,在裡面加上一些芫荽,外面用白線紮起來。芫荽表示我願和你相好,白線表示我清清白白。如果姑娘想拒絕小夥子,就會找來一截辣子和檳榔、草煙等原物退還。小夥子接到回信後,知道了姑娘的心意,也就不再去追求這個姑娘了。

二、傈僳族喪葬

傈僳族人一般實行棺木土葬,如果是非正常死亡的人則多實行火葬,而且村寨及家族均設公共墓地。傈僳族人死後,由死者的鄰居來主持葬禮。如果老人去世,屍體要停放於火塘邊的木板或篾席上,以麻布蓋臉,然後進行祭奠活動。全寨子的人都要前來弔喪,家屬要殺豬宰羊招待弔唁的人。

前來弔唁的人,帶著豬羊肉和酒。在弔喪活動中,所有人都要唱喪歌,告慰死者的亡靈。大理地區的傈僳族會在人死的當天通知死者的親友,並準備宴席招待弔喪的人。主喪人得知訊息後,要從家裡牽一隻羊去奔喪,把它和帶來的酒獻給死者。到死者家裡後就要殺羊,先在羊角上掛上兩條孝布,然後把它牽到棺木前殺死,以示獻祭。

家人要請傈僳族巫師尼扒為死者的靈魂開山引路,使它能夠順利到達陰間。巫師用溺死的雞放在死者胸部,表示鎮住陰魂,然後帶著親屬繞靈,男性死者繞9圈,女性死者繞7圈。屍體入棺妥當,家人在院子裡燒起大火;親友們則帶著物品獻祭,日夜圍坐火塘,聽尼扒或老人唱本民族

《滇味文化王全成》 第22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