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 (第1/4頁)
閒來一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
看到“Who dares wins”便熱血沸騰,不是這句話的作用,而是他從來就在尋找,在醞釀;他一直在模糊之中實踐著這句話,只是這句話將他點撥了,將長期隱約存在的觀點清晰有力的表達了。
此例主體感受到的激勵是他長期無意識實踐下遇到實踐的吻合良好的意識外化(此處這樣的外化表現為勵志銘)後的表現。這樣的主體本身就容易產生和接受勵志銘,但這並非勵志銘作用的結果,而是主體本身就是對勵志銘的恰當實踐。亦即不是勵志銘導致主體實踐,而是主體實踐自然導致產生或吻合勵志銘。其他更多情況下實踐並不符合勵志銘,因而勵志銘之類在人的成長過程中往往出現,但是不會起到被期待的作用。
同樣,所謂教導人成功之類的書往往並不能給讀者帶來預期的成功。因為讀者若不具有成功所需要的稟賦氣質而把希望寄託在本本里的幾種方法上,無疑是捨本逐末的做法。
教導如何成功的書固然可以風靡一時,卻多是沒有什麼價值的。須知成功之士本來就是成功的,並不是他們的主觀努力使之成功,而是主觀並沒有感到為成功付出便得到在別人看來是成功的結果了。
真正的成功是走出一條成功的路,而非循著一條成功的路;真正有力的勵志銘一定是由自己的生活歸納而出的,而非借用別人的。
成功是一種稟賦,是一種習慣。
它更是一種生活方式。在這種生活方式下生活的人自然通向成功,同樣是因為成功只是一種生活方式,在功成名就之後成功人士往往仍然以同樣的方式繼續著同樣的事情。很多一無所有的人生活得心安理得、悠悠哉哉,與此同時很多人士在有一番成就之後依然如患有強迫症一樣不懈奮鬥,看起來就像真的一無所有。他們這麼做並不真是因為那樣可以給他們帶來成功,而是因為他們必須那麼做,不那麼做他們就會不安乃至生病。很多有成就的人士並不認為自己是成功的,因為現有的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結果。他必然在這條在外人看來是通向成功的路上行進。外人眼裡的被羨慕和模仿的促成成功的因素,在本人則往往感覺不到。
因而成功或者失敗不是因為主體傾向或選擇一條什麼樣的道路,而是置身其中主體必然要選擇的道路,是主體自然而然的選擇,從而從真實意義上講也就不是什麼選擇(因為結果只有後來發生的那一個,並且其實已經早就被決定了,只是經過“選擇”它變得清晰了)。很多成功之路在外人眼中是不同尋常的,而成功者本人去走那條道路時則平常不過,猶如其他人走成功道路之外的道路那樣水到渠成。從而雖然成功往往伴隨著意識世界的某些特點,但是單純的改造意識卻並不能導致成功。因為單純改變與成功相關的意識則只是捨本逐末、無濟於事罷了;而每個人的人生之路又是如此不同,以至作為產物的每個個體的意識世界也迥然相異,所以改變整個意識世界無異於改變導致意識的整個個體一樣也不可能。
2.論疾病
對於成功,可以這麼說:特定的意識並非導致了人生成敗,而是伴隨著人生成敗。對於健康,意識的作用同樣如此。不是不想生病就不會生病,一個人生病,也不是因為他想,而是因為他本身就是病人。
生病的人常聽到勸告,你要作息規律、飲食營養、心平氣和,如此如此。似乎只要這樣做了,身體自然就會康復,似乎作息混亂、營養缺乏、心煩意亂才是疾病的元兇。而實際上,生病的人本來就是一個病人,只是之前沒有機會被察覺而已。
生病的人本來就是一個病人,因為作息混亂、營養缺乏、心理紛擾才是他的正常狀態。他本身可能就是高度焦慮的,心平氣和是不能讓他容忍的。他本身可能就是刻薄待己、忘我工作、矢志理想而不甘享受的,過普通人的目光短淺、飽食終日的生活只會讓他變得絕望,只有遠大理想下的忘我工作和特立獨行才會使他心安理得。他一直心安理得的忍受此種生活方式下的痛苦,儘管這種痛苦可能導致未來的疾病和耗竭,他仍然一如既往。因而他一直是在通往疾病和耗竭的路上,生病才是他應有的狀態。並且他本身就是一個病人,導致疾病的因素和程度逐漸加重的疾病自始至終伴隨著他,當被貼上了病人的標籤時疾病引起更主要的關注,但是它們都一直以逐漸加重的方式存在著。
所有的疾病(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近視、外傷、感冒、肺結核等所有疾病)不是因為遺傳,就是因為性格結構,或者是身體方面的偏好(比如口重,明知食鹽攝入過多會導致高血壓,然而
《哲學啟蒙著作》 第15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