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75部分 (第1/4頁)

鼕鼕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剩餘地人選了基隆河邊平時水流湍急。但是又依山崖處做了爐址。開始建造蒸礦爐。為地就是於崖上裝料。爐前平地進行熔鍊操作。以節省運輸和人力。爐體用白砂石和花崗岩砌築。反正這些石頭雞籠山多地是。而在縫隙處用沙質耐火土、黃泥或者高嶺土填充。

所以叫蒸礦爐。取蒸石取鐵之意。其實姜明對於鍊鐵是外行。就算不是外行。在宋時地鍊鐵裝置估計早已經被淘汰。而他所在時空地鍊鋼鐵地裝置根本就不是這個時候能建造起來地。不過就在這個時候。鍊鐵爐地內形已接近了近代高爐。有爐腹角和爐身角。成為兩端緊束、中間放寬地腰鼓狀。這種爐型有利於爐氣合理分佈。改善爐況。延長爐齡。是豎爐發展地重大改進。

這些姜明雖然都幫不上忙。只能慢慢地回憶一些有用地東西。在這個期間。除了和張鶴找了一個僻靜處試驗飛雷炮地火藥用量和發射距離之間地關係。還有引信地長短和發射距離地關係。

他們二人率領幾名心腹在山坡上挖出了一個側面是斜坡地土坑。裡面埋上炸藥。暫且充當火藥桶。除了姜明之外。其他人包括張鶴都是半信半疑。用火藥拋射火藥包那是漫天四散沒有明確方向。可這怎麼能讓他擊中自己想要攻擊地目標呢?

第一枚火藥包大約落在了有八十步地距離。幾個呼吸之後。轟隆一下爆炸了。第二枚火藥包卻是由於挖坑地時候有些傾斜度有些稍高。卻是往上飛了起來。只是堪堪掉到大約五十步左右。轟隆一聲也炸了。嚇地姜明連忙喝令張鶴等人都趴下。就是這樣還是能感覺到一股熱氣撲了過來。幸虧是用火藥量少。而且沒有裝備碎石等物。

看只要把握好土坑一側的斜面角度和炸藥劑量,就可能使得物體沿著一定軌跡丟擲,最終落到目標位置。眼前的一切讓在場的眾人興奮不已,姜明終於也是放下心來。看來是可行的,不要看這個辦法是他想出來的,但是他自己心裡卻是一點底也沒有。

張鶴的想法卻不這麼簡單。雖然能夠丟擲去了,但是不適合實際的需要,操作起來不方便。在他的提議之下,大家又利用便利的原料,比如竹筒外面用鐵片層層緊箍起來,然後再減少發射藥的使用量。來試驗這個新式的火器。

在相互的比劃和討論中,一個大約有二十公分口徑,長度約一米左右。而筒壁卻被箍的超過五公分厚的奇怪火器浮現在眾人眼前,底下裝著足量的發射用的火藥,上面是裝著石子的炸藥包,點燃引信。火藥瞬間燃燒產生巨大的衝力,炸藥包上的引信同時被引燃,炸藥包隨即被拋向目標。

幸虧是眾人做了充足的防備,在點燃引信的同時,人都躲的遠遠的了。炸藥包只是斜斜的飛了所謂的炮膛,就呈現出天女散花狀的飛散開來。

姜明當然是知道原因的,那是因為是捆紮、包裹炸藥包的都是麻繩、土布,他們很容易著火、散開。但是隻是抱著手在一邊看著,不做提示,聽任張鶴他們把已經破碎的炸藥包撿回來反覆對比,讓他們自己發現了問題所在。

他知道自己在雞籠山這個地方是呆不長的,就算是能夠呆的時間長一些,也只能提出一些理論。具體實施還是要靠張鶴等人。所以他一般不發言,但是在閒暇的時間,就會獨自一人在僻靜處,儘量的回憶自己上學手工課時的一些常用工具。比如簡易車床、玻璃的燒製、風車和水車等,還有就是一些自己熟悉、現在的工藝能夠製作的武器手雷等等。

然後把這些畫出來簡單的圖冊,加上文字說明給張鶴讓他妥善保管,然後趁著自己在的時間能夠看一遍最好,自己也好幫他解答一些問題。

時間過得很快,當鍊鐵爐建好。第一爐的鐵礦石剛剛放進去的時候,姜明就收到飛鴿傳書,說收到文天祥的訊息,現在廣州、崖山一帶告急,陳宜中等人請他快些回去商議軍情。

時間已經是來不及了,姜明聽到文天祥告急,頓時也沒有了其他心思。吩咐侯強留下兩艘戰船和水手,告知張鶴要是缺人的話,可暫時去琉球國租用,現在臺灣百廢待興。最不缺的就是金銀財物。告誡張鶴,萬萬不可強搶琉球國的民壯,可以高薪聘用,甚至可以賄賂琉球國主。對於雞籠山的守衛,可持侯強的手令,將駐紮在琉球國的一千五百名勇兵暫時調回五百人。以備不時只需。

另外,就是加快炸藥的生產程序,在自己走後七天之內,務必造好五百到一千枚重約十五斤的炸藥包。暫時可用麻繩和鹿皮捆之。然後直接送到澎湖備用。

至於雞籠山基地的人手問題,姜明則讓張鶴放心。要是他預料不錯的話,戰俘將會源源不斷的

《葬宋993年》 第75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