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唐鐵柱家秋收啦! (第1/2頁)
忽然飛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轉眼到了中秋節,李氏早就在前幾天包好粽子,粽子沒有什麼花樣,就是把糯米泡了三天,等糯米泡成白色,用箬葉裹上再用繩子綁了,放在鍋裡煮熟就能開吃。
家裡平常都是野菜粥對著玉米餅吃鹹菜,好不容易盼到過節,吃的還是糯米,一家人都高興壞了,待粽子煮好,用籃子裝了十個,給正房送去,分家後即使搬出去住,李氏怕村裡人說她不孝,逢年過節,該送的東西一樣都沒有少過,可這也沒有滿足婆婆的胃口,還是時不時的在村裡嚼舌根,說她家壞話,李氏也不在意,反正她的心意到了,村裡明眼人都能看見,她就是說的再多,也不見得有人相信。
唐鐵柱在自家院中站了一會兒,起身去地裡看看水稻還有苞米,春天時,每天早上天不亮就聽到“布穀——布穀”的叫聲,唐青兒對這叫聲很熟悉,每當聽到布穀叫時,就意味著要春耕,前世的課本里有這樣一句農彥:布穀布穀,磨鐮扛鋤。可現在是秋天,便再也聽不到這種聲音。
唐鐵柱早就把家裡的杈杷、木耙、大掃帚、鐮刀準備好,待水稻黃透了就下鐮刀收割。石頭早早起了床,在廚房門口圍著,等著吃第一鍋煎餅子,李氏也笑得格開心,手腳利索的和麵,又坐在灶下燒火。
唐青兒把菜籽油拿出來,看她娘拌好了面,韭菜也洗淨切好,便把油遞給她娘。
“我攤煎餅,你去掰些莙達菜,待會兒焯了涼拌。”一想到今天中午能吃到煎餅,唐青兒便興奮地拎著廚房外的筐子去了後院兒摘菜,回來時看到嬌兒穿著李氏新做的粉色黃花小花衣褲,坐在西屋門口的蒲席上玩著布偶。
最近這段時間大家過的很平靜,正房沒有人來找她家麻煩,這種寧靜的生活唐青兒是很嚮往的,聞著滿院子濃香的煎餅味兒,大大的吸了口氣,心想,這樣的味道兒才是她想象的農家生活:小橋流水人家,枯藤老樹昏鴉,再配上農家的炊煙,油香,飯菜香……好一副農家清平樂啊。
木頭喂完家裡的幾隻雞進屋,同樣看見嬌兒摟著布偶,眼直直的盯著廚房的方向,嘴角的哈喇子晶晶流著,笑著捏了捏她的小鼻子,轉身去廚房幫忙。
早飯還沒做好,唐鐵柱從田裡回來,大步邁向廚房,一臉兒的笑意對婆娘說:“南面的水稻地都乾透能割,要不今兒就開鐮!”
李氏忙著煎餅沒空回答他。
用完早飯,唐鐵柱兄弟把大掃帚、木叉子、木耙子從家裡拿出來,先拐到打稻場裡把農具卸下,又拿著鐮刀去地裡。
兩家忙了四五天終於把兩畝水田割完,又僱同村養牛的牛車拉到打稻場。
唐青兒在家裡刷鍋準備做午飯,木頭和石頭這幾天也不去周夫子那裡,下地幫爹孃綁稻子,二嬸家的唐菲兒在家照顧幾個小的,而李氏和孫氏則去打稻場,前幾天碾好的場地,今兒還得先掃一掃浮土,待會兒唐鐵柱兄弟倆會把割下的水稻往這拉,拉一車要攤開一車,趁著天氣好,得抓緊些收。
場地邊兒上,早就把看場地的草棚子搭好,草棚邊有一顆六七十年粗的楊樹,濃綠的枝葉把陽光擋在外面,風一吹來,聽見沙沙的樹葉聲。
木頭石頭每天都念書,白天玩的時候很少,這次農忙,唐鐵柱讓兩個兒子在家幫忙,既是為了讓他們知道種地的辛勞,又能使他們懂得只有付出辛苦,才能收穫豐收,卻不知兩人早就玩野了,一到場裡就撒歡瘋跑,李氏扯著嗓了喊他們半天,才不情不願的回來。
下午的時候,拉稻子的牛車回來一趟又接著拉剩下那些田裡那些,李氏和孫氏攤鋪稻子,一車接著一車,根本沒閒的時候,毒辣辣的日頭把稻子曬得啪啪作響。
除了攤鋪新拉來的稻子,還要每隔一個時辰再去把晌午攤好的稻子翻一遍,曬透了,打稻子時才省勁兒。
打稻場是幾家合用,造的極大,李家的稻子收得早,這兩天他們便把整個場子全佔了。石頭木頭雖然小,但是用小叉子翻稻子的活計還是能搭把手的。
稻子曬到第三天上午,北邊那塊地的稻子割完,場裡的稻子也曬得焦透,唐鐵柱套了牛拉著大石滾子後面拉著大磨盤,把稻子壓開。
幾圈兒過後,蓬鬆的稻子杆兒被壓實壓憋下去,女人們就拿著叉子在後面翻鬆,然後再壓,打稻子是個慢活計兒,女人男人也能趁著壓子稻子的空檔歇息一下。
二畝水稻同往年一樣,每畝產四石(一石等於一百二十斤),把唐鐵柱兄弟倆個高興壞了,這樣算二畝水田徵去一半的水稻,這些省點吃也能吃到明年開春,更何況還有山腳下那塊苞米地。
《《農家清平樂》》 第九十三章 唐鐵柱家秋收啦!(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