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八十三章 八國聯軍的動向〔下〕 (第1/2頁)

木林森444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雖然其他各國的指揮官都對俄國人的狂傲都看不順眼,由其是俄國海軍力量,英法兩個海軍大國根本就看不上眼,就是海軍的新銳國家徳國,也沒把俄國海軍當一回事,因為一支強大的海軍,決不是建幾艘大船就行了。兩艘俄國的萬噸鉅艦怎麼就不可能被擊沉,就算是北洋水師的那幾艘防護巡洋艦的火炮打不穿俄艦的裝甲,但別忘了北洋水師裡還有數艘魚雷小艇,在黑夜中突襲,正是魚雷小艇可以發揮的大好機會,只要命中一發魚雷,就足夠一艘萬噸鉅艦受的了。

不過八國聯軍的指揮官們還是決定立刻就像大沽口發動反擊,到並不是寄希望聯軍的艦隊能逃出了多少軍艦,而是因為這時北京的八國聯軍的指揮官們己經收到了訊息,八國聯軍名議上的司令官德國人瓦徳西元帥帶領著一支德國艦隊已經到達了中國,這是一支由一艘裝甲巡洋艦、三艘戰列艦、四艘鐵甲艦為核心的艦隊,論實力遠在聯軍的艦隊之上。

雖然英、法兩國與德國之間有極深的矛盾,但在出兵之前,各方就己經達成了協議,各國之間的矛盾並不帶到中國戰場來,因此德國艦隊的到來,自然是可以加強八國聯軍的實力,不管是不是北洋艦隊襲擊了大沽口的聯軍艦隊,都不可能是徳國艦隊的對手。更何況德國艦隊還帶來了八千陸軍,德國陸軍的戰鬥力更是不容任何質疑的。

經過了八國聯軍的指揮官們商議之後決定,北京的八國聯軍只用分出一半的兵力,加上駐守天津的日軍回擊,配合以德國艦隊,對大沽口進行兩面夾擊,是一定能夠擊敗敵軍,重新奪回大沽口。

正是由於有這樣的信心,八國聯軍的指揮官們才命令福島安正帶領駐守天津的日軍出擊,前進到大沽口附近建立前沿陣地,擠壓大沽口的敵軍的活動空間,同時北京也會盡快出兵,趕來與福島安正匯合,然後視敵軍的實力而定,如果敵軍的實力不強,那麼八國聯軍就直接復奪大沽口,而如果以八國聯軍的力量還不足以攻下大沽口,那麼就等徳國艦隊到達,雙方合力擊破敵軍。

儘管福島安正對軍事並不熟悉,但作為一名情報工作人員,福島安正有一種十分敏銳的直覺,而且透過這幾天的調查,福島安正本能的感覺到這次遇到的決不是一個普通的對手,在並不瞭解對手的實力,甚致連對手是什麼人都不知道的情況下,就這樣輕率的發動進攻,未免有些太冒險了。

不過福島安正畢竟只是駐守天津的指揮官,當然要聽從八國聯軍上層的命令,何況八國聯軍上層中還有日本的山口素臣中將,在等級制度極為嚴格分明的日本軍隊中,福島安正自然不敢違抗命令。當然換一個角度思考,福島安正也能夠理解八國聯軍的指揮官們,畢竟大沽口的地理位置實在是太重要了,這不僅是八國聯軍的退路,同時也是八國聯軍的補濟線,可以說大沽口失守,使八國聯軍陷入戰略被動,因此必須儘快奪回來,否則時間一長,必將影響軍心。

另外福島安正也想到,到現在為止,收集到的所有關於敵人的情報,都是由士兵收集,自己只是根據士兵的彙報進行分柝。而褔島安正是一個喜歡自已親自實地考察,收集情報的人,早在1883年,褔島安正才31歲,就曾經冒充外交官,潛入中國北部,借“政績考察”之名進行活動,前後一共持續了一年的時間,他仔細地調查了張家口、山海關、天津、奉天、營口等地的守備情況,回到日本後,潛心著書立說,將他的調查筆記、心得,編輯成《鄰邦兵備略》一書,所為日本軍部的參考。

1885年福島安正又跟隨伊藤博文的代表團來中國交涉簽訂[天津條約]問題,蒐集遼東半島、渤海灣沿岸等沿海地區情報,戰略目標就是調查中國清政府在上述地區之兵要地誌與備戰情報。這一個行程,使褔島安正對中國的軍備情況有了進一步的瞭解,並在回日本後提出了一份對華作戰方案。

在1886年的一分報告中,福島安正明確指出:“清國的一大致命弱點,就是公然行賄受賄,這是萬惡之源。但清國人對此絲毫不反省,上至皇帝大臣,下到一兵一卒,無不如此,此為清國之不治之症,如此國家根本不是日本之對手。”

這可不是日本人杜撰出來的什麼“看到士兵在大炮上曬褲子,因此得出北洋水師的軍紀鬆弛,不堪一擊” 之類的話題,而且有文字可以查證的真事。

而在1892年,福島安正更是一個人隻身沿著西伯利亞鐵路,橫穿了整個西伯利亞,對俄國進行實地偵察。在這次西伯利亞穿越中,福島安正一共歷時488天,行程公里,中途甚致換了八匹馬,可謂是九死一生。

《橫掃晚清的無敵艦隊好看嗎》 第八十三章 八國聯軍的動向〔下〕(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